此时已在鲁国有一段时间的孔子,对鲁国卿大夫们的非礼行径非常气愤,他真的很想面见国君。
但他更清楚,此时见了国君又有何用?
还是安心与学生们专研学问吧。
孔子心灰意冷,这一天,孔子正在向学生们讲华夏古代历史,突然有人来访。
来人自称是吴王夫差派来的,专程来拜访鲁国圣贤孔夫子。
孔子对吴国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公元前506年冬吴楚柏举之战后,吴军入侵楚国后,在楚国都城郢都的暴行,不用说孔子这样的人不可能接受,几乎所有中原有点文化的人都不可能接受。
烧杀滛掳,郢都成了人间地狱。
但吴国有一位大贤,这位大贤就是被孔子视为人生导师的延陵季子季札。
当年季札奉吴王之命出使中原列国,评遍列国音乐,给了孔子很大的启发。
也就在那个时候,随同季札出使中原的长子在不幸病逝于途中,季札就地埋葬其子。
当时孔子还带着学生前去观礼,从中孔子又对周礼文化应与时俱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许季札并不认识孔子,但在孔子心中,季札是他的老师。
如今,吴国强势崛起,吴王夫差雄心勃勃,有意北上中原争霸,自然加强了与中原列国之间的联系。
联系,既有官方之间的聘问,也有民间方面的名流接触。在吴王夫差看来,中原列国那些个着名人物,他都应该结交。
治国,除了武力以外,还应该注重文治。
吴王夫差,绝对是一位强者,一位具备着战略眼光的明君。
他早就关注过孔子了,如果有可能,他将邀请孔子南下,在吴国出仕,助吴国成就春秋霸主。
一向被视为东夷小国的吴国,有一点真的非常难能可贵,那就是礼待能人。只要有本事,历代吴王绝不吝啬***厚禄。
近百年来,吴国重用了多少能人?来自齐国的孙武,来自楚国楚国的巫臣父子、伍子胥、伯嚭等,哪一个不是春秋时期牛气冲上九天的大人物?哪个不在吴国身居高位、完全得到吴王的信任和重用?
甚至吴国在降服了越国后,忍不住要笼络越国能人范蠡!
吴王夫差深知,随着能够代表吴国礼仪文化的巨人延陵季子季札于公元前507年去世后,礼仪文化和文明礼貌基本与吴国无关了。
尤其是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后,吴军在楚国都城郢都的暴行兽行,彻底令全世界对吴国讨厌起来。
吴国,已经被深深印上的野蛮的符号!
这不是一个超级大国春秋霸主应该有的态度与表现!
所以,吴王夫差继位后,在痛定思痛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决定重视礼教文化。
称霸中原,必然要尊重中原礼教文化,并身体力行之。
正因为如此,所以吴王夫差在彻底降服了世仇越国后,保持了极强的克制,没有对越王公族大开杀戒,只是让越王勾践赴吴国为人质,越国承诺从此成为吴国附庸。
就这样,越王勾践的性命终于得以保全。
关于吴越争霸的故事,我们在吴越风云里讲了很多。许多人不理解,那么雄才大略文武全材的吴王夫差,为何其表现从一开始的杀伐果断,到后来的妇人之仁,最后导致兵败国亡身死!
也许,这正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吴王夫差有意将孔子这样的名动春秋江湖的儒家大贤给引进到吴国,以振兴吴国礼教文化。
但吴王夫差也很清楚,这世上,不知有多少名声在外而肚里墨水有限的所谓名人。所以,他专门派人前()
往鲁国曲阜,只要孔子有真才实学,就立刻邀请其来吴国。
***厚?,寡人给足了!
但是,吴王夫差也很清楚,如果孔子真的有能耐,那自己直接将人要来,鲁国怎么可能会放人?
先接触一下吧。
此时,鲁国都城曲阜,孔府。
孔子喝了一口茶,看着这位来自吴国的使者张三。
别看张三穿着一身中原服饰,努力按中原礼节向孔子行了礼。但很明显那一张三的头发与常人有异,一个字,短。
而且,耳垂下面有明显的穿孔。
孔子又喝了一口茶,悠悠道:“想当年,丘有幸观延陵季子葬儿之礼,更仰慕延陵季子渊博的礼乐知识,贵国能出此大贤,真是令人神往。”
张三道:“此次奉寡君之命,前来赴贵国聘问,结交列位大夫。夫子曾任贵国大司寇,亦是寡君结交对象,故前来拜会。况且,敝国出一奇事,国人未能有解者,故特意向夫子求教。”
孔子微微一怔,奇事?
张三继续道:“前者,寡君亲自率军讨伐越国,与越军战于会稽山。越军败,寡君于会稽山获巨骨一节,奇大无比,需用一整车方可装下。
寡君见之,连连称奇,言从未见过如此巨骨,遍问国人,无人能识。夫子才高八斗,精通历史,古今无所不晓,故求教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