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军虽然仿照西式陆军遍练,可在滕毓藻看来,它的编制却很有些不伦不类,或者说,武卫军就是西式陆军同清军实际互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比如武卫军设前、后、左、右、中五军,各军设总统官一名,统管全军,其下只有营的编制,而无师、旅、团的编制。
其中,聂士成是武卫前军总统,驻防芦台、开平;董福祥为武卫后军总统,驻防蓟州;宋庆为武卫左军总统,驻军山海关内外;袁世凯为武卫右军总统,现已署理山东巡抚,武卫右军现驻山东剿灭义和团;荣禄直属的武卫中军,驻防京师南苑。
前、后、左、右、中五军,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五个军部队,而是五支军队的名称,由于他们都是从清军中成建制转成武卫军部队,所以,他们虽然都堪称朝廷的嫡系部队,可他们的人数并不相同,甚至武器装备和军装也并不完全一样。
如武卫前军的前身,它是淮军之中的聂士成统帅的武毅军。
武卫前军是武卫军中装备训练最好的两个军之一,它也是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武卫各军中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武卫前军官兵15000多人,长夫4000多人,总人数有20000人,有三十营。
其中有骑兵五个营,炮兵五个营,五个炮兵营装备的都是克虏伯75mm和较老的60mm火炮,另外,每个步兵营还装备有德制三十七mm和五十mm火炮。
除完全新编d的武卫右军外,武卫前军是此时最受朝廷重视的部队,聘用的都是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枪支就有这时最新锐的g98毛瑟步枪、马克沁机枪等,就连军装都和仿照德军的右军相同,他们甚至被百姓称之为“假洋鬼子”。
而武卫后军前身,则是甘军董福祥的董字三营,成为武卫军后,编制有所扩大,变为八营,其中炮、马、工程各一个营,合计七千四百人。
武卫左军也是淮军出身,统帅是和淮军悍将刘铭传齐名的宋庆,淮军在甲午时损失殆尽,残部被荣禄编成武卫左军,所部也只有一万多人。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虽然人数最少,可由于完全是新编陆军,士兵大多是完全从头开始训练,又从北洋武备学堂招来大批毕业生加入,不仅训练最为有素,武器装备也不比武卫前军弱,虽然只有七千多人,可完全就是比照这时的德国陆军师编制的,论战斗力,要比武卫前军强很多。
武卫军除了人数编制不统一,部队编制也有些不伦不类。
比如营的编制,步队营包括管带(营长)、帮带(副营长)、营教习(总排长)各一员,辖前、后、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设排长一人,下辖三棚,每棚目一名、正兵十二。
全营军官2人,士兵(头目及正兵)500人,另有文案、医官、委员、书识各2人,长夫180人,合计全营711人。
长夫并不是民夫,而是辅兵,他们同正兵的区别除了每月饷银不同,他们还要干些杂活,行军时也要兼做挑夫。
而书识,其实就是文书的另一种说法。
至于棚目,就是班长。
哨长,则是连长。
就是这些军职和编制,武卫军中也并不统一,称呼很有些混乱。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武卫军各军中,除了分管后勤的营务处和分管教学的教习处,以及军械局、军医局,还都设有粮饷局,在各营也分设委员,以保证粮饷能足额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
虽然滕毓藻对武卫军这种不伦不类的编制很是吐槽,可现实就是如此,在他还没能力改变时,他也只能漠视如此。
见到李玉林这个帮带进来,滕毓藻急忙站起身,一面喊他的护目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