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灰色的雨前,就该避离纷扰,听一些应情景的音乐,让日益迟钝的我慢慢敏感,多思。
是的,我也可以选择放任,让自己成为一个世俗的人,但我仍不想放下想象的可能,或许这空虚的想象是我对抗现实压力的最后底线。
其实,蛮怀念十多年前的,虽然现在我也不过二十出头,但我认真想着,自己真的不止一次怀念从前,那个不只有电视机和作业,还有夏夜富有激情的雨和秋天的落日、冬天的雪、春天的风,没有智能手机,却可以自在玩耍的、在青春期拥有各种浪漫想象的我,在孤灯下不倦地手写着直至有一天这些通通变成了回忆里最甜蜜的标本。
简简单单的生活,这才是我想要的,尽管所有人都在排队竞争,我却只想置身事外。
直至这一天我彻底懂了,文学的意义本就不是对现实的临摹。文学,本该更纯粹,应该创造另一个超越现实压力的自在空间,让更多疲惫的人看到后,精神上能够有所依托,尽管是虚幻的,可,真实的世界若美好的话,我们何必需要信仰?
我的梦,多是通向一个接近自由无碍的、童话般色调却有些晦涩的小地方,在那里,我常常可以经历许多碎片的事件,或惊悚,或悲伤,或喜悦,一个人仿佛失去了重量,轻轻一踩就飞了起来那种自由感是难以言喻的。
我相信梦,这是一个和现实相反却又彼此依偎的奇妙世界。那里的村庄依然是村庄,怪物却不知从何而来;我也依旧是我,却不知为何总在凌空奔跑;女子依旧是不知名的女子()
,但奇异的是每次梦醒,我都会格外思恋梦中邂逅的种种。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有一半以上挺没意思的,但是我不敢停笔,哪怕没有灵感,我也会在贫瘠的大脑里强行挤一些东西来填充。
因为一旦长久不写,内心就懈怠了,文笔也慢慢生疏,想重新拾起,又需要再次付出大量时间。
现在的我,自然早已不能如十三四岁那般,仅凭着一腔热血和幻想漫无目的地写,我现在需要更多思考,更多理性的东西限制了我的前进,但也因此,在理性和感性的来回碰撞中,我才能发掘更有层次感的内容。
要说这些年文笔的进步的话,其实很不明显,只能说为了迎合读者,越来越口语化了(其实就是把原本一句话能概括的事情分成好几句来解释,而不是跳跃式的那种类似于意识流),在叙述上也尽量用一些大众能看懂的字眼,最好读出来也能很通顺。如果我自己给自己看的话,那么会写的很飘很乱,时不时夹杂一些古语和病句,文艺人大概勉强能看懂,但普通人就头疼了。
上一章说了,我对雨的描写,已经难有突破,今天想了想,其实也是因为,在之前的文字里已经把这种激情用光了吧。
在只能手写的那些年,我就已经投入许多感情,也写出过许多好的句子,只是如今保存在身边的很少,能让我重新再写一遍的心情也是没有了。但,我觉得,在写《一把遗弃多年的老剑》的时候,我对里面的场景和环境描写的是不错的,缺点就是篇幅小,而我到现在都没有时间和勇气开启新的故事,因为我实在太怕写崩。
记得似乎《一把遗弃多年的老剑》的书名被人吐槽过,不过我也没办法,好听的书名都被别人用了,自己只能整点不一样的,况且我一直觉得这书名搭配着那黑白墨色的封面显得很有逼格,嘿嘿,直到后来无意中发现另一本书和我的封面重了。
在写《原点少年的行程》的时候,为了想这个书名我也是绞尽脑汁,不过还好这个名字取得还行,就是和书里内容没啥关联。到了写简介的时候,我也愁的半死,因为我当时还没把整本书剧情走向构思好,最后把原文那段火之瞳,重燃&ash;&ash;给搬上了。这本书回忆起来,在包装上我最失败的是封面选的不太好,明明是偏玄幻多点,结果用了一个看起来像轻小说封面的二次元美少女。
有了这个惨痛教训,我在创建后面的《纯原乡》和《一把遗弃多年的老剑》时候就谨慎了许多。
&ash;&ash;
忽然记起来,高中的毕业照到现在还没领,毕竟距离问题,加上忙,唉。
我在群里问了句,希望有人给我发吧,算是弥补中学时期除了没有表白之外的一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