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先期的勘探,对于石墙的破拆非常容易,不一会的功夫,石墙后面的箭阵机关就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用于发射铁箭的簧片也是某种未知的特种钢材,就算用铁锤敲击在上面,很难让其产生太大的形变。
弓弦摸起来像是一种润滑的陶瓷,不经由专门的鉴定,根本就无法通过外观判断其成分。
拥有这两种顶级的材料,却只能用来制作最为原始的弓箭,看来在陵墓设计者的那个年代,就算依旧继承了大量的高科技装备,但很多配套的知识储备其实已经大量失传。
在人口不足的大前提之下,一个部族也只能挑选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知识去进行传承。
这些相关知识,要么就是用于维持统治的暴力武器,要么就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必备知识。
对于暴力武器的继承,也会因为实际应用场景的逐渐衰减,而开始向冷兵器逐渐退化。
烧火药的一次性热武器,怎么可能比能够复用的弓箭更有性价比?
面对低素质的奴隶,用枪打死还是用箭射死,其实都差不多。
在箭阵里面视察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地下竟然是一块空心区域,这和一墙之隔的实心地面甬道天差地别。
结合之前墓室的整体变换格局,这处安置一次性箭雨的密室,很可能才是建立在多层墓室之上的上层结构区域。
意识到这一点,白宁连忙让人开始拆解这里的床弩,以便能够腾出更多的地方用于安置吊装器具。
刚刚将固定床弩的机关给拆除,整具床弩便瞬间崩解,之前紧绷了数千年而不断的弓弦也断成了一节节的小米粒。
这种现象,倒是让白宁想到了一些商业设备的防拆解功能,这些床弩在当初的那个时代也应该算是某种高精尖的东西,为了防止被不相干的人员偷盗出去横行一方,设计这样的拆解自毁功能也很正常。
对此毫无感觉的白宁挥了挥手,示意相关人员继续拆解,这些床弩再强,也抵不上一发高射炮,相关的高强度弓弦,恐怕也抵不上航母阻拦索的强度。
这种东西,或许有一定的应用场景,但在当前材料学高度发达的社会,恐怕就有些鸡肋了。
一时之间,整个墓室之内金属崩解之声骤起,除了有些吓人,丝毫伤害性都没有。
墓室狭窄,起吊设备无法安装,只能采用固定切割的方式将石条一块一块地分解开来。
一两个小时之后,三块石条被运走,墓室下面的空间也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从下方冲上来的寒气更加的凛冽,就像是冬天站在了西伯利亚寒流的风口上。
就算穿着保暖套件,一股股的寒意依旧能透过衣服的缝隙刺透进来。
在这样的高强度寒流之中,无人机早就罢工了,只能勉强将强光手电凑进去,然后利用肉眼去看。
结果可想而知,戴着防风镜本就阻碍视野,再加上寒流的影响,视线只能穿透一两米的距离就已经是极限。
就当前的寒流强度,你甚至觉得这座墓室就建立在西伯利亚的寒潮之中。
“怎么办?
需要派人下去看看吗?”
此时也已经下来的江映雪凑过来询问一句,就算她再怎么冷酷,但就这种九死一生的冰窟,也需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这种寒流的设计,恐怕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贼通过打竖井的方式直接进入陵墓核心区域。
让人将这件墓室密封起来,阻断了气流的通道,或许就能让寒流小很多。”
白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江映雪立即挥了挥手,示意手下按照白宁的吩咐去做。
()
一面由防风帐篷所临时构筑的墙壁被搭建起来,整个墓室被重新封存起来,从洞口吹出的寒流果然渐渐小了下去。
看来,下面的风源区域一定存在一个高压区,密室的密封状态,只是会减缓其高压的释放过程,并不会彻底的阻止。
下方风险不明,又没有什么值得冒险的地方,白宁给了江映雪一个眼神,对方也是秒懂。
“按照最高奖励制度来吧。
谁愿意下去?
落地一分钟之后就可以再次上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江映雪在给出高额悬赏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送命的风险,算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政策。
这里的人本身干的就是高风险工作,一听这话,立马就有几人出声接下了这个活计。
经过一番安排,白宁决定让几人轮流下去试一试,下去之后分别朝不同的方向前进十秒,然后就可以退回来了。
又是最为公平的抽签决定前后顺序,第一个奖赏最多的保镖紧了紧自己的防风眼镜和保险绳,顺着拇指粗细的登山绳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