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日,春雷乍动,百虫惊走,气温生暖,雨水增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原本荒芜的盐碱地,也变得郁郁葱葱,一畦畦菜地里,这块儿种着小葱,那块儿长着韭菜,一颗颗圆润的菘菜抱团而卧,像是个白胖胖的小娃娃。
徐令带人开垦的这块土地有了个新的名字,徐家村。
这里住着的人并非都姓徐,各样的姓氏都有,但并不妨碍他们给村庄以徐令之姓起名。
徐令在构建村庄之初,就做了布局规划,整个村子里房屋鱼鳞而立,整齐划一,一绰一抹之间,隐有绿藤果树种植,不远处就是大片开垦的农田,田与田的小路上,农民来往其上,有的身穿蓑衣,有的头戴斗笠,挑水的,背草的,时不时还能见到一两头牛被人驱赶着耕地。
菜园里种着不止有白菜韭菜葱,还有需要搭架子的丝瓜、豆角,一旦开花结果,就高产无比;叶子像荷叶一样的芋头、爬藤的葫芦瓜、蚕豆……
崖州这里气候适宜,什么菜都能种点,有的是从徐令空间里拿出()
来的种子,有的是包力从泉州带来的,混种在一起,徐令想看看授粉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异。
这些菜种类繁多,已经可以满足村子一百多户人的食用需求。
徐令招来的一百多人,一些人身体情况比较差,不能下地干活,徐令就给他们安排其他活。
种菜,做饭,养鸡养鸭养大鹅。徐令前不久刚辛苦买来两头牛,又在村里搭建猪圈羊圈,准备再给这些人找点活,每隔几个月能吃点肉蛋。
虽说肉类还不能自足,徐令也没那么多钱给这些人买肉吃,不过靠海吃海,从岛上渔民那里买来的海鱼,也足以满足村民的营养需求。
因此一个多月下来,原本还面黄肌瘦、食不果腹的可怜人,被徐令养的脸上没了菜色,看着也精神许多。
徐令给他们立规矩,要注意个人卫生,饭钱要洗手,尽量饮用烧开后的水,一段时间下来,生病的人都减少很多。
而那些原本体质很差的百姓,生病后没有大夫医治,全靠运气能不能熬过去,现如今也有徐令从柴彦君那里带来的药帮助,医疗条件从无到有,对徐令的感激也更上一层楼。
除了蔬菜家禽家畜,徐令最惹人注目的成果,还是那一片片的稻田。
徐令从前世了解的种植方式中汲取经验,复刻出生态循环的稻渔循环种植系统。
百亩稻田之中,微风徐徐,轻拂过翠绿的稻苗,稻苗扎根的浅水之中,时不时激起一丝微澜,仔细一瞧,便能瞧见几条一两寸大小的鱼苗。
鱼儿在田中穿梭,可以吃虫子和草,还能吃稻花,不撒农药就能除虫除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充当农家肥,可谓是一举多得。
可能对土地的热爱就藏在每一个华夏人的dna里,任谁看了眼前这一幅如风景画般的农家景色都会心动,岛上想要给徐令当佃户的百姓只多不少,没看见那还有一大片空着的盐碱地吗?
只要一改造成功,能在岸上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渔,和回到故乡又有什么区别?
徐令在岛上声名鹊起,借助在岛上的声望,徐令终于再次招收长工和佃户。
只是这一次,他再次提出新的要求: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有技术者优先。
这里的有技术,则不局限于木匠铁匠,懂医术、会识字都算是有技术。
徐令打算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开办私塾和药堂,全方位把岛上人搂自己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