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从村外沿着大路往村里走时,马龙率领游击队员们在两边高地上观察敌军的一举一动。当敌人走到地雷阵时,马龙朝刘益民喊了一声“拉!”刘益民伸手用力一拽,立马拉响土地雷,只听“轰隆轰隆”几声巨响,当即炸乱了敌军队伍,炸死炸伤七八个敌人。
趁敌军惊魂未定时,马龙下令几个游击队员用大抬杆连轰了伪军好几炮,伪军顿时又死伤了五六个。“同志们,冲啊!”马龙大喊一声,游击队员们向伪军发起了冲锋,其余活着的十几个伪军刚刚清醒过来,伪军小队长拔出王八盒子手枪喊了一声:“弟兄们,赶快逃啊!”伪军们刚准备撒丫子逃命时,他们早已被三支步枪和十几杆红缨枪给指住了,剩余的十几个伪军只好举手投降了。
这场伏击战打死打伤伪军十五六人,而游击队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三十支汉阳造步枪和三千多()
发子弹,这是游击队成立后以少胜多的漂亮战斗。
自日军实施“牢笼计划”之后,太白山地区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被日伪军吃掉的危险。由于日伪军反复“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清阳县抗日根据地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敌人深入到五十几个村子等地设立据点,修筑碉堡,驻扎在这一地区的日军达二千人,伪军三千多人。四周都是敌人占领区,马龙率
领游击队孤立无援,独立作战,仍然坚持敌后武装斗争,打得鬼子和汉女干心惊胆颤。
马龙与上级党组织音讯基本隔绝,没有物资给养,没有补充的枪弹,一切都向敌人夺取。他所率领的游击队又面临强大敌人把抗日武装赶尽杀绝的猖狂“扫荡”,一切都要年轻的马龙独立判断敌情,独立决定行动路线,独立制定作战方案。就是在这样艰难情况下,马龙却带领游击队坚持下来,独立作战,寻找机会,频繁打击鬼子和伪军,牵制了一部分日伪兵力。
他从敌我形势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把保存实力放在第一位。由于敌人数量多,武器好,火力强,所以他率领的游击队,决不与敌人硬打硬拼,而是灵活机动,频繁转移,寻找战机,让敌人摸不到游击队的行踪。当敌人在距离他们十里地的地方,他们决不停留一顿饭的时间,白天决不在村子里住,夜晚才回村里住,天刚蒙蒙亮,就进入山区,隐蔽在密林之中。
为了扩大游击队活动和转移的范围,马龙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白皮红心”的村公所。有些地方的村公所村长或维持会长,他们对八路军游击队、日军和伪军都接待,各方面人物来村公所,都穿着便衣,表面上看不出谁是哪部分的,但白皮红心的村长心里向着八路军。经过村里的地下党组织做工作,大部分村公所或维持会都成了八路军游击队的接待站
和暗哨。他们一到某个村子,首先找村公所或维持会会长,这些村长真有本事,一见你,说上几句话,他就能分辨出你的真实身份,应对自如。
林家庄位于清阳县以北,离刘家庄大约三十里,是控制着去太白山根据地的战略要地,日军实施“牢笼计划”之后,日军建立了一个据点,驻扎日伪军二百多人,武器装备也是当时日伪军中最好的。日军企图利用这个据点,控制附近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广大地区,他们妄图以此为支点把手伸向太白山根据地,不断向里渗透,逐渐达到消***。产。党领导的全部抗日武装的目的。因此,这个据点也被清阳县日军司令山田大佐称之为“肉中刺”。
马龙对这个日伪据点的危害十分清楚,也认识到如果拔除了这个据点,对于切断日伪军的交通,孤立和各个击破敌人意义重大。因此,他早就想找个机会拔除林家庄据点。
为了顺利拔除日军这个据点,恰巧被俘的伪军刘来顺所在的伪军中队换防到这个据点,马龙派人与他建立了联系,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促使他尽快转变,成为游击队的内应。他考虑到据点敌人数量和装备情况,又把游击队中的神枪手、爆破手、侦察能手组成一个精干的小组,又调集附近村庄民兵,在林家庄据点形成了一个宽大隐形的包围圈。他们等待时机,只要有时机成熟,他们就拔除鬼子这个“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