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九章 善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袅袅炊烟不在村中,而在村外,数以千计的难民有条不紊,炉灶后方,约青壮手持长矛默然肃立。

窦轨看了片刻后,皱眉问:&ldo;只几十青壮看守?&rdo;

&ldo;窦公请看。&rdo;李善轻声说:&ldo;难民青壮出工,人为一队,村中出青壮两人为首。&rdo;

顿了顿后,李善轻声解释,&ldo;若难民作乱,必然暗通,村中青壮在侧,无暗通,难以作乱。&rdo;

窦轨嗤笑摇头,&ldo;也难保万一。&rdo;

一旁的李乾佑笑道:&ldo;有何布置,尽皆道来。&rdo;

&ldo;难民青壮每日出工,颇为劳累,一日三餐,实则只有早、中两餐饱腹。&rdo;李善轻声道:&ldo;晚上亦只是粥米充饥。&rdo;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难民青壮吃不饱那是不行的,干不了活,但白天吃得饱能干活,晚上那一顿吃不饱,加上疲累,必然是早早入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民青壮对朱家沟可能的威胁。

&ldo;难人为一队,每日选出两人,一碗肉食。&rdo;

&ldo;夜间严谨喧哗,若是骚乱,立时驱逐。&rdo;

李善慢条斯理的一条条叙述,每一条都很有针对性,每一条都言之有物。

窦轨轻笑道:&ldo;以小见大,倒是不愧秦王赞誉有加。&rdo;

&ldo;但理应不止如此,均说来听听。&rdo;

李善犹豫了下,咳嗽两声,&ldo;村中族老仁德,容难民在村外容身,更收容孩童入村。&rdo;

窦轨一怔,转头看了眼李乾佑,视线对撞,登时都了然于心。

难民都是河东、关内道逃来的,这些日子官府少有赈灾,即使世家大族赈灾也是量力而行,而这些难民一直将孩童带在身边,不离不弃,自然是非常重视。

李善将那些孩童送入村中,说得好听点那是有仁德,说的难听点那是将其扣作人质。

李乾佑对此并不在乎,倒是更看重李善小小年纪,处事得当,考虑周详。

而窦轨是对李善此举大为赞赏,笑着问:&ldo;如此仁德,难怪有高僧落脚东山寺。&rdo;

李善眯着眼回道:&ldo;菩萨有好生之德,但若遇不轨,亦行霹雳手段。&rdo;

其实这些难民管理起来非常轻松,李善立好规矩,第一日亲手带着随从将流程走了一遍,到第四日就基本丢开不管了。

一方面,难民作乱,主要是盗匪领头,难民本身只是求活。

另一方面,李善杀鸡儆猴,那些难民就是那些猴子中的一只,九十二名盗匪,三十六死,余者不论伤降,均斩。

挖坑的,搬运尸体的,埋土的,都是这些难民,早就瑟瑟发抖了。

目送窦轨、李乾佑离去,李善沉默的低着头在荒草间来回踱步,他明显感觉到李乾佑对自己的善意,但为什么?

论关系亲近,李楷和自己更亲近,李昭德至今都不知晓自己的身份。

而李乾佑是齐王麾下,自己与秦王府子弟来往密切,而且还得李世民赞誉有加。

摸了摸鼻子,李善苦笑摇头,无论如何,长安县衙这一关是自己必须要过的。

朱玮这两日也曾去打()

听过,朱八昨日也和吴忠见过一面,没听说李德武就任长安县尉的消息,但却打听到了,长安县衙的确出缺。

如果真的是李德武出任长安县尉,那自己想科举入仕,李乾佑这条线是不能断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妻妾同娶?改嫁王爷后我宠冠京城 侯府继妻摆烂后,全家跪着求原谅 布衣枭雄 新婚夜,暴君掀开帐帘夺我入怀 战王起死回生后,娇娇王妃宠冠京城 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 替嫁王妃每天都在想活命 寒门枭士 史上最强谋士 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