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中央银行调控、监督。
“和宋代王安石的青苗法相似。”
楚祯笑道:“青苗法结果如何,宋史里已经有,银行能不能成,还是得看大明吏治水平。”
只要不像青苗法那样强行摊派,楚祯倒不担心会乱。
再乱,能有朱元璋一年印发九千万贯,让大明宝钞沦为废纸乱?
古代不是现代,只要不动税收,不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其他事情在皇权前都不是事。
银行没有保证金又如何,谁敢挤兑?
宋宁宗甚至强制贬值旧钞。
古代纸钞,能做到别大肆印发,允许百姓拿纸钞少量兑换银子,就已经是成功。
没有保证金,就允许百姓用宝钞交税,依旧能撑起纸币的信用。
“千万别为了解决钱的事就超发纸币,除非大明要完蛋了!”
楚祯再次强调。
四周太监偷偷看过来一眼,天底下也就只有楚真君敢在陛下面前说“大明要完蛋”这些话。
朱元璋道:“朕正要召见户部和一些商人,说银行的事,你待会给他们说一说,这银行和国债到底要怎么实行!”
“行。”
楚祯答应下来,又笑道:“不过我也就说一下后世的银行职责,具体政策别来问我。”
朱元璋点头,下令召见户部官吏与一众商人。
另外,让太子朱标也过来。
楚祯本来是想来去国子监上课的,没想到先给古代商人上一课。
朱标来到华盖殿后,其他大臣和商人也很快来到。
朱元璋这次请楚祯来,就是为了银行和国债,解决了钱的事,造船和打云南才能去做。
“参见陛下!”
众人乌泱泱的行礼,人太多了,锦衣卫进入华盖殿维持秩序,保护陛下。
“年逾半百者,赐座!”
朱元璋吩咐下去,很快有太监搬来椅子,给五十岁以上的人坐下。
至于其他人,就只能站着听。
楚祯不知道来了多少大臣,上次朝会见到的站前面的官员也来了,胡惟庸,李善长,六部尚书等。
商人也有不少,估计应天府一带的豪商,都被朱元璋叫来了。
不过,楚祯现在倒是越来越习惯大场面——朱元璋和朱标都在听,其他人就更不算什么了。
“我叫楚祯。”
在众大臣,众大商人的注视下,楚祯惯例报上姓名,“陛下亲封的护国真君,你们叫我楚真君也好,叫楚真人也罢,甚至直呼我名也行。”
这句话主要是缓和气氛,免得这些商人都绷紧神经,听不进去。
楚祯开始讲,先粗略的讲货币演变,从先秦时期的贝壳货币,到青铜铸币,再到宋朝交子。
“交子与大明宝钞一样,都只是一张纸,为何人们会用它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因为信用!”
“最早的交子能从商户那里换来有价值的东西,但商户有私心,在交子被其他商铺认可后,他们就多印刷了交子,从其他商铺骗取钱财……
鉴于此乱象,宋朝将交子收归国有,却慢慢的也开始滥发,造成通货膨胀,纸币沦为废纸。”
“元朝一样有纸币滥发现象,不再赘述。”
“到了我大明朝,因为朝廷缺钱,户部也印发了许多宝钞,造成现在民间宝钞四五贯才等同于一贯银钱。”
底下。
户部试尚书范敏脸色不好看,但下令印发宝钞又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几个户部侍郎对视一眼。
吏部尚书胡惟庸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陛下,立刻挪开眼神,不敢直视。
楚真君说的这些话,大明朝不是没人看出来,但无人敢说。
倒是楚真君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很值得细思。
“信用是纸币的根本!”
楚祯总结道,“没有信用,纸币就是废纸,任何时候银行都不应该大肆印发纸币,钱不会凭空生出,通货膨胀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纸币崩溃。”
他这些话估计这些商人都懂。
但由“楚真君”说出来,却有不一样的效用。
这等于是对大明所有商人宣布,今后大明宝钞会维持住一个稳定的汇率,为银行、国债做背书。
“楚真君”的名头,能用一次。
如果朱元璋转头就大肆印刷宝钞,楚祯天天刷祥瑞都不管用,信用崩了就是崩了。
“陛下即将创立的大明中央银行,将会监管未来宝钞的印发,由各地地方银行汇总,统计各项数据,决定明年印多少宝钞作为补充,或者多印发一些,以刺激人们花钱。我称之为消费经济……”
楚祯列举了银行的好处,说出中央银行未来的功能。
底下商人有不少都心动了。
按照楚真君的说法,地方银行不会太多,一个布政使司内大约也就两三个,由地方银行管辖各县、乡的放贷、收贷。
“总结来说,中央银行有两大作用:
一是制定金融政策,发行国债等。
二是指引借贷有序进行,百姓免受高利贷之苦,让民间商业活跃起来。”
“有宋朝青苗法在前。”
楚祯笑道:“我相信陛下和朝廷定下的政策,在中央银行管辖下,不会再有地方银行强逼人贷款的事。”
归根到底,还是吏治,各项细节都得由地方实行。
朱元璋最后下令:“太子,你来担任中央银行第一任行长!”
“我?”
不止朱标,华盖殿内众人都大受震惊。
太子任户部尚书都是委屈了,如今却要当中央银行的行长。
就算是挂虚职,也是超格。
由此可见圣上对银行的重视。
楚祯笑了起来,有太子背书,国债应该会有人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