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是拟真实验,需要将火箭真的发射到太空,然后返回地球。所以,这种实验根本做不到完全保密。除了新闻媒体之外,场地外还有很多航天爱好者,以及外国的间谍,拿着‘长枪短炮"守在一边等待着本次实验结果。
当天晚上,诸夏皇家电视台、大夏电视总台的新闻联播进行了一次长达8分钟的全程综合报道。
——
主持人a:“大夏航空航天科学院研究的柔性充气式太空返回舱,于今天早晨6点52分于琼州火箭发射中心进行实验。”
主持人b:“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大夏航空航天科技的又一次进步。下面请看本台主持人的现场报道。”
画面从演播厅立刻转到了琼州发射中心指挥中心,在大屏幕前,数十人坐在控制台和电脑前,等待着时间到达。
黎璨:“实验开始。”
“三、两、幺、点火!”
出镜记者:“随着一声令下,火箭点火,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飞入太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时候视频中的画面,是摄像机远程拍摄以及太空舱自带的摄像头录制的。
黎璨:“点火,脱离轨道。”
出镜记者:“现在舱体的高中分离发动机启动,让舱体转换方向,向着地球飞去。”
黎璨:“展开柔性充气式返回舱气垫。”.
出镜记者:“与寻常的太空舱降落伞不同,柔性充气式返回舱气垫需要在太空中展开。进入卡门线,也就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后,气垫开始与大气摩擦。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我们从大屏幕的实时数据可以看到,现在舱体的温度正在不断升高。随着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导致返回舱接收不到地面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舱发送的无线电信号,这个区域被称为无线电‘黑障区"。”
然而,记者所介绍的‘黑障区"却没有出现,她的专业能力遇到了挑战。有充气垫的存在,返回舱降落的速度出奇的慢。
出镜记者露出了惊讶地表情,凭借着职业本能科普道:“返回舱从卡门线返回海平面的高度约为400公里,在本次实验之前,普遍的返回舱飞行速度约为7.9公里每秒,约等于2.8万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400公里不到一分钟就可以飞完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是惊人的49米/秒!也就是说,现在过了两分钟的时候,才飞了不到一半的高度。就像是跳伞一样,返回舱正在从空中缓慢的降落。”.
现场的所有人看到这一幕,也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
西北发射中心的负责人笑道:“如果是这个速度降落的话,那么我有生之年也可以去天空转一转了。”
众人深以为然。
随着一阵剧烈的晃动,返回舱狠狠地砸在了水面上。虽然看不到整体的情况,但是从视频可以看出,返回舱的柔性气垫并没有出现破损,稳稳地浮在了水面上。
守在海面附近的工作人员,前去打捞返回舱。
虽然最终的数据还没有拿到,但是从实时数据看来,已经可以证明这次实验完美成功了。
“我宣布,柔性充气式返回舱气垫第一次实验,成功!”
“啪啪啪……”
现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