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更愤怒了,他喜欢勤勤恳恳还要钱少的,于谦简直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这样一个合他心意的臣子居然差点被王振害死,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朱棣说道:“老爷子要是活着,见到于谦肯定会()
很高兴。”
按照老爷子选人时那种吹毛求疵的标准,于谦就是他心目中的好臣子啊!
徐皇后神情不悦,说道:“于谦都险些亡于王振之手,不知还有多少臣子遭到王振的陷害。”
朱瞻基听到于谦这个名字,不由地一愣,这不是随他平息汉王叛乱的那个御史吗?!
他对于谦的印象很是深刻,汉王投降时,他让于谦历数汉王的罪行,于谦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将汉王骂得抬不起头。
朱瞻基对此非常欣赏命于谦巡按江西,听说于谦做得很好,***了许多冤狱。
这样优质的臣子,差点就死于王振的贪欲之下!更要命的是,于谦这样清廉的臣子,居然都能***作成死刑,王振岂非一手遮天?
朱瞻基叹息:“我选错了人,险些害了于谦性命!”
先是错选朱祁镇为太子,又错选了王振,他未免太倒霉了吧?!..
【朱祁镇不仅宠信王振这样的小人,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对外频繁动兵,损耗国力;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接连爆发起义;明朝国防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卫所制度也在朱祁镇手下濒临崩溃。卫所生活本就艰苦,又常常受到军官的克扣剥削,士兵难以维持生活,纷纷逃亡。朱祁镇对此全无处理办法,只一味强调加强管理,但卫所的现状得不到改善,光管理是不可能的。由于管理不善等种种问题,明朝武备废弛,军队实力大不如前。】
朱元璋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这才是重头戏!
此事事关大明国防,一种制度很难避免弊端的存在,如果后世子孙无法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后果不堪设想!
偏偏这个时候,登基的是朱祁镇,大明战神……朝野上下难道就没有一个能挑起大梁的人吗?!
武备废弛、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短短几个字无疑是在挑战朱棣脑中敏感的神经。
他和老爷子都是马上天子,收下明军纵横天下、难遇敌手,正因如此,他更加无法接受大明军队要往宋朝方向发展——天幕说宋朝的时候,他可是笑得很大声!
这要是大明重蹈南宋覆辙,他死了也抬不起头来!
朱瞻基把天幕所言记下,准备派人调查卫所的实际情况,万万不能像天幕说的那样。
他一边记,心头怒火也就越盛:他怎么生了朱祁镇这么个糊涂蛋,要解决就解决根本啊!把克扣士兵的军官抓来杀了,杀鸡儆猴,也比站在那里说空话也好!
士兵不堪忍受逃亡,往往就会做些不好的营生,譬如成为盗匪,这就成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定因素。
士兵要是能活下去,为什么要逃?!难道做流民、盗匪很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