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对李隆基颇为好奇,他与先前说的朱祁镇、赵构等人不一样,那两人从头到尾就没干什么正经事,但李隆基不一样,能开创盛世的,岂会是寻常人物?
朱元璋说道:“唐玄宗最开始的确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后来嘛……”
他啧啧两声,啧完又想起晦气的朱祁镇,心情顿时跌落谷底。
自家子孙也不争气呐!..
刘彻好奇地说:“也不知大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有时候看腻了大汉的江山,他也会对其他朝代产生好奇,尤其是唐朝。
【政治上,李隆基登基以后便提倡文教,对吏治也进行了整治,精简官僚机构,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同时还节省了财政上的支出。他确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地方官吏加以监督,()
每年十月都会派出按察使到地方巡视。李隆基还恢复了唐太宗时期,谏官、史官与宰相们一起商议大事的制度,此项制度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废除,李隆基又将这项制度恢复,为的就是让谏官和史官来监督朝政。李隆基对县官也非常重视,他认为这些人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必须确定他们是否称职,为此李隆基经常给这些人出题,优秀者可以得到提拔,差劲者便会遭到罢黜。】
嬴政觉得有些眼熟,因为这些手段天幕也曾讲过,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些法子都很不错,可以借鉴。
当然,借鉴并非照葫芦画瓢,国情不同,方法自然也不同。
李世民不满地说:“允许谏臣与史官参与宰相议事,正是为了随时随地进行监督和鞭策,怎么能够轻易废除?”
他转念一想,武则天已经夺了他家江山,改个制度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看書菈
不得不说,他挺欣赏李隆基的行事,这才是一个认真干活的好皇帝嘛!
只要不搞事,他还是很喜欢李隆基的。
李治瞥了武皇后一眼:“不许谏臣和史官参与……莫非皇后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武皇后:“……”
我这话还没登基,我怎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干?
刘彻说道:“谏臣和史官与宰相一起商议大事……那不得烦死?”
凭着他一贯好战的作风,真这么干,谏臣不得念叨死他?
还有那些看他不顺眼的史官,搞他黑材料也方便了许多。
李隆基回顾自己的政令,心下十分满意,若非他有足够的魄力和谋略,大唐怎会有现在的光景?
他越是满意,想到后来的自己就越焦虑。
他到底发什么疯,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评价?
【经济上,李隆基非常节俭,禁止前朝后宫的奢靡之风,并对唐初以来便沿用的食封制做出了改革。食封制的意思就是,古代皇帝赐给宗室勋贵封邑,受封者也叫做封家,处于封邑中的民户(也称封户)只向封家缴纳租税,封家有时还会放高利贷剥削民户,这无疑是在损害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初唐时期,食封制度并不普遍,只有极少数人能得到这样的赏赐,但到了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封家和封户已经大幅度增加。宰相韦嗣立便说过:国家租赋,太半私门。李隆基对于食封制的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