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后淡淡地说:“圣上说的是。”
她明白,一旦李贤真的做出谋逆之举,李治是不会心软的。
李世民看到几个孙儿的名字,不免想起了雉奴死后,大唐的种种波折。
他长叹一声,说道:“冤孽啊!”
自高祖开始,李唐皇室中骨肉相残的事情就没有断过,他有时也会想,莫非真的是因为自己开了一个坏头?
或许吧,可后世子孙对于权势的狂热追捧,并不是他能够改变的。
【景龙三年,足足有一千多位吐蕃的迎亲使者来到了长安,他们抵达的时候正好是十一月,而金城公主要在次年正月出嫁吐蕃。李显于始平县宴请文武百官,此地由于金城公主的和亲,将要改名为金城县。对于养女的远嫁,李显很是不舍,哭了许久,还让大臣赋诗为公主送行。景龙四年,金城公主正式嫁给赤德祖赞,享有与文成公主一样的崇高地位——有赞蒙尊称,有死后的祭()
祀。】
【金城公主入藏时,同样带来了许多的绸缎、书籍等物品,赤德赞祖为其专门修建了一座城池,供金城公主居住。和亲归和亲,但两国之间打仗又是一回事了,此后吐蕃基本上一直没能断绝和大唐的矛盾,而大唐正值国力强盛的时候,自然不惧吐蕃,吐蕃经常打输了请和,过个几年又来骚扰大唐或者大唐的属国,但由于两国之间的复杂情况和姻亲关系,尚且有回旋的余地。】
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嫁了一个公主又如何,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又如何,吐蕃难道还真的能老老实实做大唐的狗么?
这些年,吐蕃一直雄心勃勃地想要扩张,若非大唐国势正盛,他们恐怕要上天了。
至于请和的问题,吐蕃吃了败仗便请和,他还能不答应么?他不答应和谈,然后要怎么做,灭了吐蕃么?
怎么可能,吐蕃那个地方可不比中原,打起来费劲儿,也没有任何值得大唐讨伐的好处。
李世民担忧地说:“大唐强大的时候,自然不惧吐蕃,可大唐并不能一直强大啊……”
尤其那个糟心的安史之乱,他想想就头疼。
其实他不必这么担忧,因为安史之乱后,吐蕃并没有得意太久。
【开元四年,两国又在打仗,吐蕃打输了便请求和好,金城公主身为和亲公主,履行了她维持两国关系的任务,她向李隆基上表,表达了吐蕃求和的意愿。开元五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十分郑重地请求和谈,李隆基答应了。两国没太平几年,又开始打仗,吐蕃又输了,吐蕃赞普十分恭顺地表示,我们两国可是一家人,都怪外甥不小心得罪了舅舅,我们还是修好叭!】
【自此,吐蕃依附大唐,再次成为了大唐王朝的附属国。两国此后一直进行频繁的交流,并于开元二十二年约定永不相侵,当然这话听听就好了。金城公主虽然不太出名,但她依旧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之后,大唐与吐蕃虽然仍有战事,不像如今这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但文化交流也同样频繁。开元二十八年,金城公主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