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狱。
蹇义灰头土脸,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他已经在昭狱待了快一年了。
这位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数十年来一直稳如老狗,和稀泥的高手,头一次吃这么大亏。
近一年来,蹇义可没少吃苦,刚六十的他,看着跟快八十似的,别提多狼狈了。
“哗啦——!”
锁链打开,靠在墙壁昏昏欲睡的蹇义抖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
“哎呀呀,蹇尚书你没事儿吧?”李青一脸关切,连忙上前扶住他的胳膊,将其搀扶起来。
昏暗的牢房里,大袖摆动间,谁也不曾注意到,一根细小的银针扎了蹇义一下,李青不讲武德,偷袭一个六十岁的老同.志。
那轻微的麻痒感,实在太微弱了,根本没引起蹇义的警觉。
“皇上是要放我出去吗?”蹇义满怀期望,昭狱他是真的待够了,他现在就想自由,自由,还是
“呃……”李青辩无可辩,只好道:“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巴拉巴拉……
“行了行了。”朱棣被吵得脑仁疼,“奖赏自然是会给你,但这次出征,你得跟着去。”
“没问题。”李青果断答应。
本来他是不想去的,但如今的朱棣身体已不复往日,不跟着也不放心。
“你说的五日之内解决问题,能办到不?”
“不说万无一失,也是十拿九稳。”李青点头。
“那就好。”朱棣脸色好看许多,“对了,此次去南方,东厂办事如何?”
李青如实道:“很好,太监也没那么不堪。”
顿了顿,补充道:“相比文官,太监更忠君。”
这是事实。
倒不是说太监的品德比官员更高,而是他们的权势都来自皇帝。
皇帝在,他们就在。
想要保住权势,只有忠于皇帝。
朱棣深以为然,三宝就是很好的例子。
能力这东西,和读书有些关系,但并无绝对关系,且太监的职责也不是理政,而是辅助帝王更好的管理群臣。
只要听话,忠心就够了。
这次群臣反对出兵事件,让朱棣深刻意识到了皇权危机。
勋贵制衡文官的体系,往后必然走不通,因为勋贵的利益逐渐和官绅一致,亦或说,他们会渐渐成为官绅。
届时,皇权必当严重受损。
若没有绝对信得过的势力,跟皇帝统一战线,后世之君必当举步维艰。
朱棣吁了口气,问:“你以为让东厂监察锦衣卫,如何?”
厂卫本就相互监察,相互制衡,如今朱棣却只说,让东厂监察锦衣卫,这显然打破了平衡。
如此一来,东厂势必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而锦衣卫则成了东厂的爪牙。
李青明白朱棣这就是多余一问,事实上心里已经做了决断,无论他说什么,都改变不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