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用过的扫帚水桶,摆在院子中间,除此再无别物。
“娘,难不成是哪个乡亲帮咱干的?”李七巧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咋回事。
冯氏惊得瞳孔睁大。
缓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家里乖宝儿。
“兴许是啥田螺姑娘来了,帮咱干的也不一定。”冯氏抿嘴笑笑:“行了,既活儿都干完了,那只等着把匾挂上,老二媳妇,你就能去告诉杨老板送老爷子来了。”
姜家又准备了三日。
待把家具桌椅全部摆好,新定制出来的牌匾也挂好。
于是这福善堂,便算是正儿八经地开业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福善堂既已开业,那相应的收费还有规矩,自然也是要定下的。
一共十二件屋子,皆是能烧土炕、家具齐全的好屋子。
想着不同屋子大小不同,姜家便定下,正房四间大屋,每月十二两银子。
两侧厢房屋子虽稍小些,但也不差,便收费十两银子一个月。
至于两边的耳房,则定下七两银子。
但凡入住福善堂,每日皆可包吃三餐,按两荤两素一汤的来。
除此之外,像缝补、清洗衣物,也由福善堂来做。
至于想在乡下,感受种菜养鸡鸭的,那么后院空地颇大,可以由着老人们随意使用。
姜家想过,能舍得花钱送老人来此,买的就是一个安心照料,所以若是有老人需近身伺候,福善堂也可在村里替他们找寻护工。
只不过费用另算,不在这每月的食宿费中。
这个消息一出,周围好些村子都很哑然。
只觉得大柳村的福善堂收费颇高,怎可能有人入住。
不过冯氏却拿定了主意,这福善堂就是为了给有钱人家准备的,让他们图个安心下乡养老,至于值不值的,自然得来过才知道。
杨老板最先得知此事。
头一个就把他老丈人,吴大夫送了过来。
吴大夫背着个药箱子过来时,看到福善堂竟是个好大的宅院,立马就双眼发亮。
小糯宝听到有头一个客人入住,也很是捧场。
她换上新亮亮的兔毛比甲,戴着小虎头帽,站在福善堂门口,仰着小圆脸,就朝吴大夫甜甜一笑。
“欢迎吴爷爷入住福善堂,窝是小糯宝,哇,一看吴爷爷就似有福之银,住了窝家福善堂,保你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小糯宝挑着吉利话说,说完还使出必杀技,萌萌大笑脸。
吴大夫一下子被小糯宝逗乐了。
连忙掏兜,翻出一小包饴糖给小糯宝。
“好孩子,吴爷爷承你吉言了,没活到一百岁前,我可就赖在你家福善堂不走了。”
说完,他拍着杨老板的肩膀:“好好,你找的这地儿甚好,我老头子就在这住下了,回头直接交上一年的费用,我也好住得踏实。再给你蒋伯去封书信,让他过来陪我。”
看着闺女几句话间,就多带出来一个客人,冯氏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迎着吴大夫进去挑屋子。
吴大夫挑了个正房大屋。
每月十二两的。
不出几日,他那旧友蒋老爷,也带着铺盖卷,过来寻他。
杨老板和蒋老爷在城中人脉甚广,有着他们二人的宣传,加之这乡下福善堂听着确实新鲜,不出半个月,就陆续来了几十余人来相看。
()
福善堂一共十二间屋子,也很快便住满了十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