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艾大人!”
很快,早朝就开始了,这次是一次大朝,会很详细的商量一些国家大事,所以时间会久一些。
“启禀殿下,关于科举改革的是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各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有大量以前科举落榜的秀才文人,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来担任学堂教书先生。”
“已经有多州,几十座城池开始实行科举改革一个月了,几乎全部反馈人数摆满的消息。”
“百姓现在都觉得,不管以后孩子能够读到什么地步,不如让他学点东西,反正学费又不贵!”
一位官员神色激动的说道。
没错,这科举改革正是苏生之前提到的那个,只不过好来苏生更加了解国情,便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化版的九年义务教育。
李恒乾最开始只是想要在一个洲试行,但没想到当时大夏四方为敌,那些先要报国的书生,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参军了也是浪费粮食,正怀疑自己没用时,看见了朝堂颁布的这条教育改革。
立马发现了自己好像还有点用,完全可以帮助国家培养更多的希望,于是他们主动站出来,没房子就先提供自己的房子当课堂,还主动到大街上宣传关于教育改革的好处。
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关于教育改革的事进展的太顺利了,甚至都不需要负责的官员出手,事情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一旁静静听着的苏生,内心也有些震惊,没想到这件事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殿下,现在那些孩童已经经历多了一个月的教育,表现的都十分良好,甚至其中不乏出现了一些好苗子,却人数还在增加。”
“现在限制发展是各地的学堂不够了,容纳不了那么多孩童!”
李恒乾沉默片刻,对一直没有说话的苏生问道:
“小生,关于教育改革是你提出来的,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李恒乾的这句话可谓是相当有分量,不仅证实了这个计划是苏生提出来的,那句小生,更是证明苏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启禀殿下,臣一位关于教育改革的事,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教育乃是一国之根本,少年强则国强,让跟多孩童能够接受教育,大夏才能崛起。”
苏生先是阐述了一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大殿上一众大臣的认同。
“但是,臣认为这么一件国家大事,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不断完善,操之过急只会徒劳无功。”
“现在百姓趁着与蛮族打仗了热情,想要报销国家,这才导致这件事推行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战争结束了呢,他们的热情也就消退。”
“所以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我们要一步一步来!”
“现在起了一个好头,只是好事,但教育改革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不能一撮而就,国库也不允许,至于户部在这件事上拨的钱,可以依照情况拙年增加。”
“现阶段不能再继续推进,应该稳住现在的局势,如果过来一年,即使没了()
战争,百姓还认同这件事,才可以继续推进。”
“还有就是,关于那些教书先生,不可能让那些民间学子,秀才来主动担任。”
“我的意识是,朝廷应该给他们一个身份,而不是让他们凭借一腔热血为国效力,这样是不行的。”
“让他们成为国家的人,就像军人一样,相关其他细节还需要众大臣一起商量!”
苏生缓缓的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他话音刚落,大殿之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听他讲话,听的有些入神。
直到李恒乾说话,他们才回过神:“众爱卿觉得逍遥王说的怎么样?”
“好!臣一位逍遥王说的都在理!”一位大臣说道。
在场的大臣们,第一次正在意义上见识到了苏生的不凡,内心震惊无比。
武能上马杀敌,建功立业,击溃蛮族,夺下逍遥王的称号,文能写下镇国之词,提过兴国之策,当真对得上逍遥王的称号。
那些之前不同于给苏生封逍遥王的人,自此之后,已然心服口服。
“既然大家都认同,那么关于这件事内阁和大臣们还好商量商量,拿出一个对策来。”
关于教育改革的事,不是一个早朝能够说明白点,李恒乾很明白这一点,今天只是趁苏生在,提这么一嘴,想看看他的意见。
这件事过去后,立马有一位身穿铠甲的将军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据前方来报,我军已经收回两城,现在正围困第三座城池,不日之内就能拿下。”
“另外,孔院长设计再次斩杀一位蛮族一品,我军士气大胜,蛮族有气无力,根本抵挡不住我军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