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谋求复国之事。
只不过韩成等人目光短浅。根本认不清这个现状。
他们依旧做着在韩地复国,而后固守城池,等待着其余贵族援助的大梦,更令张良有些无奈的是,他那位昔日的好友,何瑊,同样秉承着这个观点,甚至还一而再的说着,他跟楚地贵族关系莫逆,到时定能说动楚地贵族来援。
他能理解何瑊的心思。
流亡太久。
实在是怀恋旧土。
也的确是抱着为国赴死之心。
但空有一腔热血,却认不清真正局势,顽固的固守,只是在白白浪费力量,反而对天下反秦局势不利。
他想过去劝。
思考一番后,还是放弃了。
寄人篱下,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如今他们刚见到希望,自己就去拆穿、去打击,终是有些太过了。
而且
他对于六国贵族能够成事,心中已抱有极大的质疑了。
他本以为自己抢先了一步,但最近,张良已渐渐明悟过来,他始终没有挣脱掉大秦的这张‘罗网’,依旧被死死的束缚着。
他抬眸,望着天空。
天空很皎洁。
但漂浮天上的洁白云朵,在张良的眼中,却好似罗网的一个线节,就这般在慢慢的罗织着,也在不断地下落。
攻守没有易型。
秦廷依旧牢牢占据着主动。
始皇驾崩,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天大好事。
他们也等待了很久。
但扶苏即位后的表现,却跟他们预想的截然不同,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
扶苏丝毫没有任何的退步,依旧沿袭着始皇的大政,并未有丝毫缓和,乃至是短暂停止的想法,即位之初,便宣布要大赦天下,大赦范围更是有史以来的最广。
而后。
直接以明文形势,向地方官府发布消息。
让地方官府警惕可能出现的动荡。
此后更是直接陈兵四方。
以威慑天下。
扶苏的威慑之心,根本不加掩饰,也不加任何遮掩,就这么明晃晃的告诉天下,我知道你们有心思,但你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如此。
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数月过去,秦廷对关东的戒备,就这么止步了。
而后秦廷的所有重心,全部放到了推行各种‘大政’、‘大一统政策’上,好似大秦皇帝的更替对大秦影响甚微,而对关东的防备也实在的起到了作用,在天下稳定的局势下,自该继续落实各种大政。
然事实真的如此吗?
明显不是。
但秦廷表现出的是天下就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导致了一个状况,便是原本该是秦廷警惕六国贵族闹事,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秦廷在各种挤压六国贵族的空间,倒逼他们不得不反,不得不跳出来,而一旦跳出来,便会为秦廷早就布置在四方的大军剿灭。
他们俨然落入了秦廷的瓮中。
这一切很莫名。
又让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这一来一回。
差距可实在太大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士气、人心。
本该是六国贵族携‘怨秦’之势,顺应民心揭竿而起,如今却变成了不得不反,他们的士气相对就低落了,而秦军则士气如虹。
天下一副转好模样,他们这一番举事,同样很难得人心。
而后便是地方官府的态度。
扶苏这一道明文政令下去,地方官府彻底没了选择。
只能二选一。
若是六国贵族举事,地方官府态度要么坚决反抗,要么就直接倒戈,而秦廷一副早已做好了万全之策的模样,这定会让很多摇摆不定的官员站在秦廷一方。
对他们同样大为不利。
更令他们有些绝望的是,他们已没有任何退路。
秦廷就是在不断收紧对天下的掌控,如今四方都有陈兵,明面上的确是在针对关东可能出现的乱象,但对于地方官府的威慑力同样极大,在这种情况下,秦政的推行,无疑会变得顺畅很多。
若是他们再不做出举措,秦廷步步为营之下,他们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最终彻底消失。
他们现在要么在沉默中消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
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但无论选那一条,都落入了秦廷算计。
天下最终的结果,完全要看扶苏的胃口有多大,他想在关东做到什么程度,至于官府、六国贵族、天下士人,全都为秦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这便是扶苏不合常理下导致的局势变化。
罗网已成,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