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起来了,自然会更加受人关注,人员多了起来,管理自然就难了,自然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聘用具有正式资格的专业经理和注册会计师。
总体说这是好的,一个公司要想再成长一步是一定要走这样的路,但这样一来,老一辈的员工就开始觉得不安,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量不足,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太适应公司的发展,专业经理当然要强于业余经理,注册会计师当然要强于普通自学会计师。
一下子,老一辈的员工就会开始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被这间为其奋斗多年的公司所抛弃,于是他们会开始不自觉地反对革新,因此成为公司的潜在隐患。而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对于领导者是相当困难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其他人说成是过河拆桥,不念旧恩,鸟兔死,走狗烹,最终人心离散,公司自然会从内部开始出现问题中,处理不好的话公司会分崩离析。
终于,苏东坡要向吴天良过问对于新政的看法。
吴天良深知东坡先生是古人,遵循孔孟之道,政治思想保守,想取悦这位老前辈,但又不愿委屈自己,便道:&lqo;正如世事无绝对,新法也有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对事物不可求绝对正确,而要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方可大用,不可因一言可用与不可用而将其弃之门外。等若玫瑰花,气味芬芳,花朵艳丽,但其茎中有刺,若惧怕茎中之刺而弃全花,岂不可惜!&rqo;
接着,吴天良就从他在后世的一些经验,道出了新法的好处和不变法的坏处。
苏轼听闻,略为一惊,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对新法的理解之深,就连和新法打交道多年的自己也不及,听完后,苏东坡觉得自己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自然对自己前面的这位年轻人更加看重。
苏东坡万万想不到的是岭南这蛮荒之地,竟然也有如此学识之士。而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一言也令东坡先生茅塞顿开,仿佛对他指出了一条新路。而世事无绝对这句话也不由得令人浮想连翩。
苏东坡再回想起当时自己强烈反对变法一事,不禁想到新法虽有弊病,但确有强国强兵富民之利,其思想也开始开窍。
苏东坡顿时觉得自己幸运,好像眼前这样的人才不为朝廷所用,实乃暴殄天物,见吴天良年青气盛,说话也朝气有余,但失其稳重,对朝廷之上的争斗也知之甚少,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失之经验,如果真的进入朝廷难免会得罪人。
于是,苏东坡便诚邀天良一起去惠州,也好顺便指教一二,这样这个年轻人将来可能会变成一个有用之才,而不致于泯灭众人之中,甚至会为己招来噩运。
这是因为苏东坡他知道,自己当年也是如此,因为年轻气盛,见到新政的不足之处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反对新法,得罪了新党,结果被关进狱中达一百多日,差点被拉出去砍了头。旧党上台后又因为腐败问题而不满朝政,结果又不被容于旧党,自己再次被外派至杭州做太守。新党再度上台后又想起了苏东坡先生当年的对新法的不满,结果东坡先生的命运更惨,居然被派到岭南惠阳,这个在当时被称为蛮夷之地来当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