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略为休息过后,还回想起荔枝的甜味,其兴致大发,便想作诗一手,于是便作了诗头:
卢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a;&a;&a;&a;
最后一句,东坡先生怎样也作不出来,便叫其他人帮忙想想应该选哪一句。毕竟,众人的头脑有时比一个人的头脑要好用,更何况,除了自己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都不是乏乏之辈,苏过考取过进士,至于苏凌,平时耳闻目睹父亲平时行诗作赋,也深明此道。
还是吴天良有心,马上想起此首诗他儿时曾经听别人说过。于是,他就马上就答了起来:&lqo;不辞长作岭南人。&rqo;
这是一个绝对,在场的众人没有不配服的,纷纷夸赞起天良的头脑敏捷。特别是苏凌,看到自己的情郎才能不错,也很是感动。
但苏凌就怎么也想不明白,因为她最近和天良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却怎样也看不出天良有多少的文才,但奇怪的是每到作诗时总能说出一些名句,好像以前就曾经看过一样。
《惠州一绝》这道诗便成文了。东坡先生兴得此佳作后,他的兴致马上就上来了,卢浮山上的清秀山水,还有那荔枝的香甜可口都迷住了苏东坡他本人。但更令人吃惊的,是苏东坡先生不知是怎么想的,说这里是人间仙气浓重之地,因此他执意要留在这里一段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道学的奥义。
苏东坡先生虽说是一代文豪,但也逃脱不了尘世间的俗事,被道士修仙炼丹之道所惑。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道教不但深入到百姓中去,甚至也影响到了皇室,自然也连带地影响到了苏东坡先生这个上年纪的老人,令这个老人也和其他的道士一样,产生了要炼丹的兴趣。
东坡先生认为卢浮山上有很强的灵气,再加上这里又是佛教名山,因此是个炼丹的好所在。
虽说在天良呆在苏府学习的这段日子里,他一再向东坡先生表明炼制长生不老药是不可能的事,但也拗不住他的牛脾气,唯有放弃,由得他去。
在东坡先生心里,虽说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他认为自己在这世上还没有活够,他还想再活一些时间,观察一下这个世界,多救几个人,多维护一下大宋的社稷江山,为普罗大众做多一点事。
不过,身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来到这个时代的穿越者,吴天良他不用说都不看好苏东坡先生通过炼丹来延长寿命的结果,天良来自二十一世纪,通过科学自然就知道想通过炼丹来让寿命延长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为些,天良不禁长吁感叹,叹苏东坡身为一个当世文豪,读过的书本无数,虽然知识渊博,学富九车,但也逃不出时代的束缚,深信玄学的魔力,才轻信炼丹此等荒唐之事,足以证明了在古代,迷信的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能把好端端的一位大才子,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吸引上去。
吴天良经过劝告没有办法,东坡先生执意要留下,因此,天良唯有让东坡先生留在这里,天良和东坡先生不同,他根本就不相信这些玄幻的东西,但更没有浪费时间和宝贵的精力()
去研究这些,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实现。
其实,吴天良对这件事也难辞其咎。想当日他初会苏东坡的时候,天良只是让王朝云姑娘吃了一片药,就治好了朝云姑娘久病不逾的顽症,让东坡先生暗中以为炼丹成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于是,东坡先生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凭自己那学富五车的知识,能否炼制出与那四环素同样的丹药来为自己续命,毕竟自己已经是一个要奔六十岁的人了,想想自己留在世上的时间已经不多,若能炼制一片丹药为自己续命,当然是上上之选。
离开时,苏凌也跟着他一起走,只因东坡先生认为,苏凌虽说是自己的女儿,但在古时,曾遍的人都认为炼丹是严谨之事,有女子在场会让炼丹药的过程受到不必要的干扰,让炼出来的丹药效果下降。因此苏东坡先生认为,苏凌作为一个女子,不应留在山上陪自己炼丹,应该回惠州城里读多点书,也要多学学女红,增长见识。
再说了,现在苏凌的旁边有吴天良这个当地人跟随着,苏东坡也放心了不少,苏东坡认为吴天良这个年青人住在自己的府上,跟着自己已经有些日子了,他也暗中观察了天良很久,很快认为这个年轻人眼神清明,做事光明磊落,应该是个不错的人,有他陪同自己的女儿苏凌回去,东坡先生也可以稍微放心一点。
当苏东坡和天良他们分别的时候,在临走之前,东坡先生想起了一些东西,叫住了天良,并对天良说:&lqo;天良,你今天表现得很好,特别是对的那最后一句诗让老夫觉得很震惊,以老夫看来,若你想将来为朝廷效力,最好还是要先在这里的县学处报考秀才!&r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