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电影劳工(今天四更)
在上海大木桥路,有一座上影新村。
顾名思义,是上影厂盖的住宅区,400多户,50平米二居室标准户型,这手笔比北影厂阔气多了。
历史上,龚雪拿了金鸡百双影后,就在这里分到了一套带抽水马桶的房子。现如今,她在京城好好的,除了一部《庐山恋》对上影厂也没引起什么蝴蝶效应。
张瑜依旧是上影厂力捧的头号金,她已经结婚了,丈夫叫张健亚。
俩人在新房里刚刚吵完架。
因为张瑜想效仿陈冲出国留学、闯荡好莱坞,当丈夫的当然不同意了。
“你先别管我出不出国……”
“我怎么能不管呢!”
“这事今天先不谈好不好,你不要打岔。我问你,厂里与东方公司合作拍五部美国片,你到底去不去?”张瑜问。
“我不去!”
“我已经向领导推荐你了,你必须给我去!”
“谁叫你自作主张的?你也不看看那都是什么破片子?妖魔鬼怪,血腥暴力,毫无格调,厂里人人避之不及,你还让我去?”
“你懂什么?你们每天有15港币的补贴,包食宿,还能在香港工作,拍的是美国片,这是多好的机会!”
“那你怎么不去演?”
“我是要闯荡好莱坞的,那几部片直接发行录像带,我才不去演!”
80年代出国热中,文艺界是主力军。张瑜没了《庐山恋》,却还是知名演员,也想出去——她出国后与大部分人一样,很快与丈夫离婚,给人做保姆、当家教,混了十来年又回国发展了。
这个家庭女强男弱,张健亚拗不过她,只得答应看看。
两口子出了门,在同事邻居面前又是恩恩爱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漕溪北路的上影厂。张瑜带他去见领导,把事情敲定。
张健亚一脸郁闷。
他原本是上影厂的演员,78年考进了北电,与张艺某、陈楷歌是同学,毕业后又回到了上影厂做导演助理。后来也有些成绩,代表作《三毛从军记》《爱情呼叫转移》。
上影厂每年有十几部电影指标。
但可以做导演的有六七十人,根本不够分,张健亚才30多岁,40岁能独立执导就不错了。他特羡慕几个同学陈楷歌拍了《黄土地》,张艺某哥几个跟着东厂混,一部接着一部。
“小张?”
“哎,老刘!”
一个40多岁的摄影师凑过来,递了一根烟,小声问:“你答应了?”
“啊?哦,答应了!”
张健亚一愣,才反应过来问的是啥。老刘闻言一喜,道:“好,下午你来小会议室,我带你跟大家见见面,以后就是自己人了。”
“不就去香港拍戏么,怎么还弄的跟小团体似的?”
“这叫什么话?大家一起去香港工作,人生地不熟,互相熟悉熟悉也好有个照应。”
“哦,这倒是。”
“明白就好下午两点准时来啊!”
老刘闪了。张健亚挠挠头,不太想去,但琢磨琢磨还是去瞅瞅。
……
眨眼下午两点钟。
张健亚到了小会议室,吓一跳,里面几十个人。
老刘热心介绍,他粗略一看,全是30-40岁的职工。有做美术的,做录音的,做剪辑的,做灯光的……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助理或者副手。
换句话说,在厂里能正经拍戏的,都不想去香港。
“小张!来来,给你故事梗概,比前几版都要详细点。”
老刘拿了几页纸给他,还是手抄版。
这事整的挺神秘,只知道要拍五部戏,至今没看过完整剧本,据说是尺度太大,怕被当成“精神污染的文章”流传出去。
“我打听到一个消息,过几天那位陈奇同志会来上影厂,估计我们去香港的日子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