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贡生殿试,有十多人交了白卷?”
“确有此事,贡生纷纷传言,今年的策论题目太过艰涩,许多士子搜肠刮肚也无处着笔。”
乔一琦拍了拍钱谦益肩膀,勉励道:
“开原最缺钱侍郎这样的文坛泰斗,协助护国公慧眼识珠、采擢荐进,为朝廷选拔贤能。”
刘招孙望着乔一琦钱谦益,郑重其事道:
“乔监军言之有理,当今大明什么最重要?人才!开原蓬勃发展,正需大量青年才俊加入,所以牧斋先生当辛苦一些……”
天启元年,钱谦益随平辽侯靖难入京,在与东林党人的骂战中大放异彩,很快被升为礼部侍郎,今年更是出任殿试主考官。
历史上,钱谦益是一个复杂的人。
水太凉只是一句玩笑话,关于钱谦益的评价,史学界一直未有定论。
他不乏晚明文人纵诞习气,但又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
他以“清流”自居,却热衷功名,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
他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资助郑成功等人,恪守传统道德观。
不过,单从文化影响层面评价,钱谦益可谓晚明文坛泰斗。
同为进士出身的孙传庭、袁崇焕盛赞这位前辈:
博学工词章,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诗尤擅其胜。
自从上次“水太热”事件,刘招孙并没有疏远钱谦益,反而有意将他提拔为自己的核心班底。
水至清则无鱼。
入关勤王后,刘招孙已放弃成为圣贤的追求。
也不会像从前那样,苛责别人成为完人。
~~~~~~~
天启二晚,文华殿灯火通明。
三百四十一份贡生考卷被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后将试卷再送往掌卷官。
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等待十六日早上读卷。
钱谦益如履薄冰,认真阅读每一份试卷。
护国公昨夜对他反复叮嘱,要钱侍郎慧眼识珠为国家选贤任能。
钱谦益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些话里面包含的深意。
明眼人都知道,天启二年这场殿试,对护国公来说意义非凡。
所以刘招孙才亲自主持,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为这些贡生们操碎了心,生怕他们轻易考中,金榜题名。
钱谦益推断,护国公找自己谈话,至少有两重目的:
一,向儒林发出一个信号,护国公有权决定天下读书人的生死荣辱。
二、想要***厚禄,前途似锦,就必须认同护国公既定路线。
护国公是什么路线呢?
钱谦益表示他也不清楚。
不管这些了。
只要不在策论中诋毁刘太师就好。
凡是对开原体系不敬重的,直接让他落榜。
其实,钱谦益对科考有着莫名恐惧。
崇祯元年,钱谦益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那年浙江发生科场舞弊案,在东林党人攻击下,他莫名其妙受到牵连,最后被罚俸半年,还遭到廷仗之刑。
此事给步入仕途的钱牧斋留下深刻印象。
也是从这开始,他对朝廷若即若离。
直到最后水太凉在他身上发生。
~~~~
按照惯例,殿试阅卷只有一日()
时间。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三百多篇文章细细品读,划分优劣名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不过在护国公的奏请下,从今年开始,殿试评卷时间由一天增加三天。
这样以来,阅卷官便可以更从容阅卷,从而避免之前殿试的潜规则——一甲前三名直接由会试前十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