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光元,经历长达半年的徘徊观望后,南明朝廷终于不再等待,决心举兵北伐。
此时河南山东等地齐军残部都向临清聚集,流贼在北省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加上各地接寨自保的大户,形势对大明变得越来越不利。
更要命的是,各方对以正统自居的南明朝廷都不怎么待见。
流贼残余兵力主要盘踞在河南,刘芳亮困守南阳,据说此人麾下还有上万人马。
不过既然整个长江中下游已经基本纳入弘光朝廷统治范围,督师刘宗周也不急于消灭刘芳亮部——虽然闯军也是叛逆——而是集中精力攻击齐军残部,为天启皇帝朱由检报仇雪恨。
在从扬州起兵时,刘宗周与幕僚诸将商讨北伐攻略,确定了北伐中原、恢复京师的决策和部署:
先取山东撤其屏障,再移兵由淮入河,拿下河南破其藩篱,接着拔关陇扼其户槛,最后攻下北京。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条北伐路线和当年太祖北伐灭元的路线几乎完全一样。
这倒不是刘宗敏的幕僚们为图省事,只是为了绕开南阳刘芳亮残部,避免和流賊爆发不必要的冲突。
相比闯王李献忠等人,对南明朝廷来说,盘踞京师的伪齐皇帝刘招孙无疑更为可恶。
刘宗周遵从儒教,以忠孝节义为自己行为准则,督师下定决心,如果能逮住刘招孙这个乱臣贼子,不仅要将他进行千刀万剐,而且还要挫骨扬灰。
京师突然遭此大难,困于京师城中的上万齐军,连同围困京师的十二万流贼,几乎全灭。
这场疑似地外文明引发的超级大爆炸,威力是原本王恭厂大爆炸的十倍不止,爆炸造成京师百姓伤余万,仅有数万人侥幸生还,也已没了人样。
爆炸造成整个帝国的文官精锐——无论支持大齐或是大明——全部消失,连带着北漕河漕运彻底瘫痪,漕运的终点和消费城市已不复存在。
北地漕工失业者不下十万,权力真空下,失去生计的漕工或加入流贼,或加入残留的齐军。
大爆炸引发的蝴蝶效应远不止此,整个京畿变成宇宙黑洞,将周围所有企图浑水摸鱼的势力朝黑洞吸引。
明军由淮扬北上,绕过流贼占据的城镇关隘,推进顺利,刘芳亮和闯军其他幸存将领,很自觉的和北伐军打成了某种默契:双方互不攻击。
对刘芳亮来说,固守河南自保无疑是最明智选择,围困京师的闯军主力已经不在,刘芳亮这支偏师,无论是返回陕西,还是继续和齐军死磕,最后都只是死路一条。
于是,整个六月间,北伐军都在一路狂飙突进,收复失土。
大军所过沿途城镇鸡犬不宁,时常有明军偷鸡摸狗女干·营妇女,不过,沿途大多数读书人尤其是地方大户,还是很明事理的。
大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师来了,鹅城康城就太平了。伪齐制定的三成佃租的恶征便可废除了,被屠戮欺凌的衍圣公后代们也可以出来找泥腿子报仇雪恨了。
河南、山东境内的残余齐军,在大爆炸之后纷纷向临清靠拢。临清,将已成为齐军在关内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据点。
临清县()
始置于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后历经各代演变,有明一代,至万历时期发展至顶峰。
《大明一统志》中记载:
洪武二年,迁治县北八里临清闸。成祖迁都后,政治中心远离经济富庶的南方,临清在南北转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宣德四年(1429年);恢复支运法。常、镇、滩、扬、凤、大、滁、和、徐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临清仓。
景泰时在临清“开中”。令各地商输粮临清换取盐引。中洲附近,粮船、盐舟杂集,军民运输繁忙,工商业迅速发展。
万历年间临清“北起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此”。
街市阎闾延伸到土城北三里以外。临清钞关征收船料商税为八万三千余两,比京师崇文门税收数量还要高,位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当时全国税收总量的四分之一。
刘宗周指北伐军将这座运河最重要的城市团团包围,日夜攻打,齐军奋起抵抗,明军久攻不下。
史可法建议,为鼓舞士气,攻破此城,允许士兵抢劫三日。
刘宗周对此不置可否,既没有接纳,也没有怒骂史可法铁石心肠草菅人命,不过随着战事陷入焦灼,督师的想法正在发生改变。
此时临清城中盘踞两千多齐军,统帅为近卫第十四军长官蒲刚。
蒲刚是泰昌元年的老兵,一直跟随武定皇帝东征西伐,齐国建立后,蒲刚率近卫第十四军驻守济宁。
大爆炸后,山东、河南各地齐军纷纷向运河靠拢,抱团求生。
蒲刚当机立断,既然回不去辽东,那就只能在临清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