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勃:“我看了几十个作家的小传,终于明白了,文学家出自书香门第、有大学毕业证的很少,出身各行业都有,五花八门,学历大部分都是高中学历,甚至只有初中学历。”
曹根旺:“以我看,作家还得有一定的天赋。”
李勃:“是的,但天赋只是为他们成为作家提供了可能,坎坷的成长经历,后天的辛苦努力,也很重要。”
曹根旺:“我觉得,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是作家成长的源泉。”
李()
勃:“赞同。李准之所以能写出《黄河东流去》,是因为他曾经在黄泛区生活了好几年,他非常熟悉那里人民的生活。”
曹根旺:“是,张贤亮能写出《牧马人》,也是因为他的知青岁月是在草原度过的。”
李勃:“对,脱离生活,不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曹根旺:“作品应该算精神产品,是作家的成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
李勃:“作家只有创作出对人类有教益的作品,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才会不朽。”
曹根旺:“我们聊文学,咋现在像是聊哲学?”
李勃:“好的哲学作品也是文学,文学作品里也常常讲哲学道理。”
曹根旺:“这也算交叉学科吧,哈哈哈……”
李勃:“看了这些作家的经历,我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即使成不了专业作家,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
曹根旺:“对,就是应该有信心。我希望,我们这个几十个人的学校文学社团,将来也能出几个著名作家。”
李勃:“咱们两年的中专,学习负担很重,我担心没有时间搞文学创作。”
曹根旺:“咱们应该向作家蒋之龙学习。当年他在工厂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打响了经济体制改革题材文学的第一枪,让乔厂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社团的同学,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的。”
李勃:“那,咱们社团还招人吗?”
曹根旺:“咱们这次征文,也有招人的意思,只要个人愿意,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
李勃:“那我现在就报名。”
曹根旺:“你不仅要报名,我还有个想法,等三个月后,我们就毕业了,希望你接替我,扛起文学社的大旗。”
李勃:“我能行吗?”
曹根旺:“肯定能行!我已经打听过了,你文学素养很高,又发表过作品,你也是班干部,还有领导能力。”
李勃:“师兄,你这是太抬举我啦!”
曹根旺:“相信我,没有看错人。让我们一起努力,搞好我们的活动,办好我们自己的《新声》报。”
李勃:“那好,我一定努力干好!”
曹根旺:“来,拥抱一下,庆祝我们的谈话取得共识,努力为成为作家而奋斗!”
两个年轻人紧紧拥抱了一下,继续他们的作家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