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了一眼小站的站台
看到了父亲佝偻的脊梁
没有高大的背影
依稀只有岁月的沧桑
儿子要去远方求学
坚强的父亲
背过身去
只是不想让追求梦想的亲生
看到他闪闪的泪光
......
站台,父亲,背影,泪光。这是李勃构想的一副送子求学图,随着思绪的流淌,稿纸上留下诗句几十行。
写完,他自己读了一遍,觉得这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助站台、列车,快意表达,连修改都没有必要,就完成了一篇诗作。
按照征稿要求,仅有一篇诗作,李勃觉得很不够。既然每人可以报1-3篇,一篇太少,三篇难度有点大,两篇正合适。
写了这首《父亲的背影》,怎样再写另一篇呢?
李勃还在苦思冥想,连夜自习也没心思看课本、做作业。
邻座的王栋梁指了指李勃,对前后座的同学说:“这货,又痴呆了!”
李勃神不守舍,不知道自己夜自习以后怎么走回的寝室。
提前一步回寝室的胡大伟,在洗漱间洗衣服,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又唱起他拿手的那支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歌声传到李勃的耳朵,使他打了一个激灵,犹如注射了一支***。
哈哈,有了。
李勃狂笑了两声,随便找出一个破作业本,掏出别在上衣兜中的钢笔,奋笔疾书,几近狂草。
我的家乡
桃花盛开
春天的姹紫嫣红
河岸的桃红柳绿
伴随着清清的河水流淌
嗡嗡的蜜蜂
为甜蜜的事业
来回奔忙
辛勤的农家姑娘
用她灵巧的纤手
编制着甜蜜的梦想
随手剪下多余的枝杈
只是为未来的幸福梳妆
......
第二天,天刚亮,李勃脸都顾不得洗,跑进教室,认真地把这首《桃花盛开我家乡》誊抄在方格稿纸上,连同那篇《父亲的背影》一起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封好,塞进了传达室门口的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