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河岸地干土,消灭蝗虫卵,养殖鸡鸭,准备应对蝗虫成虫,如果真的发生蝗灾,这两项准备就能消地蝗虫。
另就得靠人来解决了。
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就是预备出足够地粮食,不管有没有蝗灾,蝗灾地破坏会有多大,增加粮食储备肯定是不会出错的。
然后就是转变思想,天灾人祸,人祸的危害往往更甚天灾,每一次蝗灾,各地官府如果专心救灾,消灭蝗虫,就算损失很大,也不会饿殍遍野。
总是能救下一些粮食。
但是蝗灾在中州往往被视为上苍对王上和该地百姓的惩罚,于是派下蝗神施法,降下蝗灾。
于是出现蝗灾的当地官府和百姓都不敢主动灭杀蝗虫,而往往选择祭天、祭神,然后等待朝廷从其他地方调粮救灾。
这样做得到后果就是灾民还没等到粮食已经大部分饿死在家乡。
所以思想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只要在蝗灾来之前就做好救灾准备,在蝗灾来临的时候积极行动,是可以减少很多损失的。
所以杨远成立多批宣传队,这些宣传队或明或暗,在沧水县及周围其他县宣传预防蝗灾,如何在蝗灾中自救的知识。
一明一暗的安排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
一面宣传不要迷信蝗神,科学灭蝗。
另一方面宣传蝗神乃伪神,并不是代表上苍的意志降下惩罚。
这样做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效果,只能如此!
宣传队取得的效果不错,现在已经有很多百姓在准备应对蝗灾的事情,从这个方面上讲杨远可以算得上功劳甚大。
除了预防减产之外,杨远还在想办法让沧水县的粮食增产。
有两种办法能够沧水县的粮食增产,一个是开垦更多的农田,种田的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自然增加。
另一个就是提高亩产,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增加,保证农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必然会增加。
杨远打算两条腿走路,一边开垦更多的农田,一边想办法提高粮食的亩产。
开垦农田比较容易,只要在春种之前停下其他工程,让军队和工程队去帮忙就行了。
提高亩产就要复杂一些,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最佳办法就是选优种、保水源、施良肥。
水源的问题有了水利网之后不用太担心,良种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杨远会拿出从空间里产的作物作为种子卖给沧水县百姓,肯定比他们之前用的种子优秀。
只是者良肥从何而来呢?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想要生产化肥是不可能的,还是农家肥更靠谱一些。”
于是杨远找来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农家肥负责人,良叔。
“良叔,小侄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出手帮忙,希望良叔能够答应!”
良叔答应的非常痛快,“没问题,只要我能做的,你尽管说。”
于是,接下来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在良叔口中就没有听见过杨远的好话。
杨远也不敢轻易出现在良叔面前,怕他拿起粪叉给他来上一叉。
一桶优秀的农家肥需要沤肥才行,想象一下沤肥的场景和那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