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吃午膳时,易承便能感觉到周围那些少年军卒看着他伙食的渴求目光。
怪不得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对外作战几乎没有败绩,易()
承现在总算是感受到一个最深层的原因了。
那便是商鞅用二十级爵位制,激发了全国青壮年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人性本就如此,如果大家都过得是苦日子,苦哈哈的,没有攀比,自然也都没有什么上进心,安贫乐道,倒也快活。
最怕的就是当有一个人不再过苦日子,他过得比别人都好的时候,那人心便都会躁动起来,人们会向往也过上同样好的生活,从而不再安于现状,想要通过各种手段,也过上与之相同的好日子。
贫富差距本就是一个任何社会都逃不开的问题,不过商鞅用军功把这一切都解决了。
想要过好日子,没问题,对外出征替国家砍人去。
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便是前往美好生活的通行证。
这种情况之下,秦国士兵上战场的心态绝对与其他国家不同,六国的士兵,上战场会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而秦国士兵上战场,担心的却是自己要是砍不到人头该怎么办。
这种心态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狭路相逢勇者胜,置死地者而后生,军队其实需要的就是一个气势,一个一往无前的气势。
这世界上没有比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更强烈的需求了,自然,秦***队出征的气势也是其他六国人难以想象的。
在所有上升通道都被堵死的情况下,秦国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贫民百姓,都对对外战争抱有强烈的渴望,整个社会向军队灌输的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人头!人头!人头!
虽然别的国家砍下人头也有赏赐,可与秦国这种变态版的上升途径比起来,实在弱太多。
易承不知道商鞅当初在变法之初,有没有想过这么长远,会想到他所设立的二十级爵位制度会改变全体秦国人对外战争的认知。
虽然在他的记忆中,他与商鞅只是几日前才分别。
可如今两次穿越,现实世界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如果商鞅在魏国还活着的话,恐怕也已经接近八十岁了。
现在秦国乃是秦昭王当政,后对内用公孙衍,对外用司马错,此外还有樗里疾等人也已经在朝堂崭露头角。
可惜听说张仪已经在魏国身死,没能同这位鬼谷弟子见上一面,稍稍有些可惜。
弹指间二十年匆匆,一代新人换旧人,在他面前这个正吸溜菜汤的战神白起,此时还只是雏鹰,再经过几年蛰伏,便可化为雄鹰,在战国这片大地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