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朕今天改革朝会,减少了上早朝的次数,要不然搞不好还没等满清和李自成打过来,就先累死在岗位上了。
满身疲惫的朱由检,整理了一下心情,摆驾去了坤宁宫。看到肉嘟嘟的朱慈烺,朱由检忍不住摸了摸儿子的小手,没想到竟然逗的朱慈烺咯咯直笑。心情大好的朱由检午膳多吃了半碗米饭。
下午朱由检在文华殿召见了鸿胪寺卿兼太医院院使傅懋光,想了解一下明代的医疗发展情况,顺便看能不能帮助推动一下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减少婴儿早夭和军医方面。
会谈的结果让朱由检大吃一惊,明朝的太医院已细分为13科,即大方脉(内科)、妇人、伤寒、小方脉(儿科)、针灸、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盎镞、祝由、按摩,每个医士只能选择主攻一个学科。而且太医院的医士们定期还要进行考试,考试不仅由太医院主持,礼部的官员也要参与,若考试不通过,限期补考,若补考还不通过,则驱逐太医院。如此做法,避免了太医院医生们不思进取,荒废医术的情况发生。并且太医院下属还有囤积药材的生药库和为贫困军民诊疗并提供成品药的惠民药局。不过朱由检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病——纳捐制度,花钱就能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其医术可想而知,怪不得宫中会有一部分庸医,这如何能忍?
“传旨,立即废除太医院纳捐制度,目前太医院中凡由纳捐进入的医士或御医,由太医院联合礼部重新考核,考核不通过者,一律清退。”考虑到医学的重要性,朱由检萌发了成立医药部,推动医学快速发展的想法。
随后,朱由检在文华殿召见了内阁三位辅臣及礼部、户部、兵部尚书和太医院院正,共同商议成立医药部的事。
经过1个多时辰的讨论,最终决定成立医药部,位同六部,下设医吏、生药、惠民、防疫、医典、军医六司,其中医吏司负责医官的选拔和考核,生药司负责药材的储备和采购,惠民司负责成品药的研制和销售,防疫司负责疫病的预防和救治,医典司负责医学药典的编制和推广,军医司负责为军队输送药物和医生以及创建军医院。太医院(含南京太医院)由医学部管辖,原太医院下属的生药库和惠民药局均转归医药部。
户部和内帑各出白银10万两营造医药部衙门,目前医药部暂在太医院办公。廷推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为医学部尚书,升鸿胪寺卿傅懋光为医学部右侍郎仍掌太医院使,下个月将开医科,由医药部主办,礼部协助,用于补充医药部官员。医学部官吏除尚书外,一律从医者中选拔,且通过医学考核后方可任职。
周延儒能够当上新成立的医药部尚书,自然是群臣看到了朱由检对其的青睐,同时为了阻止其入内阁,顺水推舟让其成了医药部的尚书。在群臣看来,医药部没什么要紧的,听着好听,比起六部的权力肯定要逊色很多,而且吃力不讨好,容易背锅。在朱由检看来,自己虽然需要有亲信为其冲锋,但目前六部尚书都干的好好的,也没必要为了安插亲信强行让谁下台,还不如扩大蛋糕,新成立一个部门,同时也能趁机再考察一下周延儒的能力。
旨意下达后,周延儒照例来拜见朱由检,朱由检在建极殿云台门的后左门(简称平台)召见了他。“周延儒,朕没有问你的意见,就让你当了这个医药部的尚书,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朕说说。”
年少成名,一路顺风顺水的周延儒,至今还对去年十一月廷推入阁没有自己的名字而耿耿于怀,最近一直在谋划入阁的事,没想到天上砸下来个医药部。得到消息后,他是有些郁闷的,不过他也明白,圣旨已下,也由不得他了,而且自己也是部级大佬了,还是新部门,正是展现自己抱负的大好机会,况且自己今年才40岁,有的是机会。
做为一名合格的政客,周延儒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口说道:“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信任,请陛下拭目以待,臣一定会尽快建立起医药部,为大明的医药事业增砖添瓦。”自信的语气,加上俊逸的外表,此时的周延儒风采过人,踌躇满志。“好,如今的大明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放心建好医药部吧,朕今后亏待不了你。”随后,朱由检又把自己对医药部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周延儒,周延儒也迅速进入状态,向朱由检汇报了自己的初步规划,不少思路让朱由检为之侧目。
召见完周延儒后,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也来向朱由检做任职汇报。看着身着飞鱼服、两鬓微霜的骆思恭,朱由检开口问道:“骆卿的病怎么样了?”“不敢劳陛下挂念,微臣的病已经大好了。”“朕听说,万历三大征时,你也率领锦衣卫参与了?”“臣奉神宗皇帝圣旨,带领锦衣卫探查到了一些敌营的情报。”“朕素知你忠谨为国,如今朝政艰难,关外满清逐渐壮大,朕希望你能带领锦衣卫继续开展对外情报,特别是满清,朕需要及时知道他们的动向。”“微臣遵旨。”“人会变老,制度才能长久,朕决定在锦衣卫设对外情报司,专门负责对外情报,你上任后尽快着手准备,得到消息后,随时向朕汇报。”
听到周延儒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医药部尚书后,温体仁欣喜若狂。通过最近的观察,他隐隐察觉到周延儒可能是他入阁的最大障碍。如今少了周延儒的竞争,温体仁感觉入阁已然在望。过于乐观的温体仁,不会想到崇祯已经不是原来的崇祯了,如今稳重的朱由检连更看重的周延儒都没让入阁,就更不会让其先入阁,实际上他通往内阁的路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