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十天八天,有了这段时间,外地的亲友就可以回来看上最后一眼。
若是运气好,正巧等到了神医或者对症的药物,直接保住一条命也说不定。
韩烈来到药园的东北角,这里是种植人参的区域。
松软的黑土地上,稀稀拉拉伸出几株细长的茎杆,茎上连着一节叶柄,叶柄上长出三片小叶。
这种叶片的形状在民间俗称三花子,说明这些人参只有一年的参龄。
韩烈俯下身子选了一株最壮实的人参,点点头打开小瓷瓶的盖子。
拨开参叶的遮挡,把参天造化露小心地滴在根部。
刚刚收回双手,就看见人参的茎杆带着叶片轻轻抖动,像是相机拍摄之后在加速播放一般,迅速长大。
三片小叶由浅绿变成深绿,肉眼可见地长成三片大叶,随后叶片和杆茎迅速枯萎,如同经历了一年的轮回。
接着根部又长出一根新的杆茎,这次长出的叶子却不同了。
挨着三片大叶又长出两片小叶,五片叶子组成一个巴掌的形状。
俗称巴掌子,表明已有两年的参龄。
茎杆继续抖动,越来越粗,越来越高,在又一次枯萎之后,长出的叶柄也不同了。
这次杆茎上长出两根叶柄,叶柄顶着的小叶像开花一般舒展开来,两个巴掌叶出现了。
这是二甲子,参龄已有三年。
又一次枯萎重生,三个巴掌叶出现了,这是三品叶。
也叫灯台子,参龄已有四年。
随后,四品叶……五品叶……
一直长到参龄七年,六个巴掌叶出现,在茎杆上围了一圈之后,人参似乎觉得叶子够多了,不再长出新的叶子。
韩烈轻轻扒开一点根部的泥土,只见茎杆下方的参芦上层叠着一圈又一圈纹路,这是芦碗。
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记录着参龄。
它每次枯萎重生便会多出一层。
10层……
20层……
50层……
100层。
不知过了多久,芦碗不再增加,显然百年人参已经长成。
韩烈已经准备好了一根红绳,几根筷子。
坚硬的筷子插进松软的土里,围着人参插了五根,上面又缠上一圈红绳,把人参死死围在中间,像是五个手拉手的小人。
这是老参客们挖参之前的必备操作,传说如果不用红绳围起来,人参可能会不知不觉的跑掉。
韩烈趴在地上,右手像握笔一样捏住一根筷子。
人参的价值与品相密切相关,只要断了一根须子,便会大打折扣,据说内部的汁水从断根处流出,会带走药性。
他的手不停地拨动,稳定又细致,黑土一点点地扬起再落下。
一刻钟过后,终于完整的挖出这株人参。
可以说是品相极佳,老皮棕黄,根形挺直,参须完整。
刚挖出的人参,不能直接裸露在外,要用泥土和苔藓包裹,防止水分流失。
这里可没有苔藓,那就用树皮也行。
他的目光看向墨大夫的门前,那里有两棵香桐树,是墨大夫亲手栽下的。
树龄只有几年,还未长大。
韩烈毫不犹豫,提起一把菜刀便大步走过去,既然不够大,那就都扒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