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样才能让皇上同意出兵呢?”夏言正苦恼间,另一位阁臣来了。
年近七十的严嵩,今日入值来的出奇的早,他的值房就在夏言的对面,走到门口,没看一眼,自有值日官为他开门,让了进去。
他的工作积极性远没有夏言的高涨,进门就是往椅子上一躺,仿佛天掉下来,只会砸死夏言这个高个子。
但他今时今日的状态,与几年前皇上起复夏言时的躺平摆烂有所不同,经过多年的“共事”,他已经彻底了解对屋中的这位“老朋友”。
徐正卿的计策,让他暂时得以控制京城巡城力量,但这并不止渴,他还在等待一个机会。
真正玩弄政治的高手,在打架时,往往不会玩三板斧那一套,他们要的是掩人耳目的套路,从毫不起眼的起手式开始,环环相扣,直到最后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麦公公来了。”
过不多时,外面传来了一阵声音,嘉靖派过来传话的太监麦福已经到了。
夏言闻声眉头一皱,好似想到了什么,一向把宦官当作家奴,遇事就要训斥几句的他,竟然走了出去迎接。
对间,严嵩也赶紧端正了坐姿,但他也没有起身迎接,只是侧耳旁听外面的动静。
麦福见夏言走了出来,有些讶异,遂跟他入到值房,将皇上意思传达到位,还把曾铣呈报上来的奏疏交到了夏言手中。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夏言看过那奏疏后,当即拍案叫绝,并表示绝对支持。并让文书起了一文,上书表示赞成。
另外还让值日官即刻向各部官员发去通知,召集其到内阁的会揖朝房商议、定策。
当然了,做这一切之前,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去征询严嵩的意思。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了,他才发现了严嵩的怪异表现。
以往根本不用他去打招呼,严嵩早就凑了上来,并且干什么事都表示支持和赞成,但这次,他竟然能耐得住性子,不站出来发表一番对皇上英明决定的支持?
不过,现在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河套一旦收复,就可平了西北的蒙古侵扰,完成他多年来,一直想要完成的强边夙愿。
赶紧又叫来文书、小吏,让他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账本,送到会揖朝房中去,随后他也急匆匆的出了门。
值房中的严嵩,静静的等待到外面没有什么动静,这才露出了一抹笑容。
机会终于来了,这是严嵩的判断。
夏言出门后不多时,他也起身出了内阁值房,但他并不是往朝房走去,而是来到了停放轿子的,临时搭建出来的停轿棚。
吩咐左右去通知在大理寺的严世蕃,自个则先往家里去了。
......
与此同时,翰林院中,徐正卿经过了一个月的整理塘报、邸报的观政,被教习以光看不整理为由,调离到了编撰院。
他暂时被分配参与到了宪宗实录的编撰辅助工作中,主要负责查看往时的邸报、塘报和地方记录,整理出每年发生的事情,汇报给负责人检查、核准,再进行统一的编撰。
这份工作对于正愁该怎么找借口整天到处找消息的徐正卿来说,来得恰逢其时。
经过这一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徐正卿也逐渐认清了一个事实。
翰林院中这批新晋的庶吉士,主要分为三个流派。
第一派是张居正为首的勤勉派。
这些人每天起早贪黑,读书学习到了深夜都不肯离去,基本上不会参加外面的宴会等娱乐活动。
第二派是毛起等人为首的钻营派。
他们入翰林院并不是为了用功读书,还专门去管闲事。借着翰林院为立足点,在京城四处钻营,总想着能够巴结上一二豪门,倚仗为后台,以求飞黄腾达。
第三派是江南富家子弟、权贵子弟为首的风流派。
总盼着早日“散馆”,在翰林院中,也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态度,每日最为积极的就是诗酒作乐,志愿充当操觚染翰的骚客。
而徐正卿没得选择,因为他本身就是带着第二派的帽子进的翰林院。
不过,毛起等人的邀约,他大多都没有去,只是偶尔会邀他们到家中去坐一下,谈一谈风流韵事。
晚间,放衙时间大概过去一刻钟之后,他便收拾东西,向负责人告了别,在返回宅院的途中,忽然听到了一个消息:
夏言今日正召集各部大臣商议边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