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江南的织造行业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
当时的江南织造行业,大多都还处于家庭作坊的阶段。
只有官办的江南织造厂这一家成规模的大型织造企业。
也就是说当时如果突然有大批海贸生丝订单,唯一能满足需求的办法,就只有让江南织造厂这种巨头全力生产。
不过江南织造厂规模虽然足够大,但是他们要承担的生产任务也非常繁重。
除了普通的宫中衣物、各式绸缎之外,还有军工用品。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棉甲,占了江南织造厂总体产能的大半。
如果江南织造厂要加大的丝织品生产产能的话,压缩棉甲生产产能,是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导致棉甲价格三年暴涨五倍,也就可以理解。
这里面的利润之巨,难以想象,而能办成这件事情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一般人。
其中的牵扯之大,恐怕难以想象。
万历皇帝肯定也是洞悉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才仅派了两个内侍过去,惩处了一个管事的大使。
这个处罚不痛不痒,警告的意味显然比惩罚要更浓。
不过单就这么看来,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
还有就是当年万历皇帝对李如松的看重是有目共睹的。
他不顾百官反对,坚持以李如松承袭父职。
死后下旨将李如松的遗体归葬京城顺天府,还追封李如松为太子少保、宁远伯,并赐谥号“忠烈”,为之立祠。
这种种迹象都显示出万历皇帝对李如松的看重要远超李成梁。
而李如松对万历皇帝的忠心也是至死不渝。
所以对于李如松的死,万历皇帝不可能不去调查。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万历皇帝并没有对这件事有任何其它动作。
其中的原因只可能有两个:第一,万历皇帝并没有调查出来真相。
对于这一点侯平有些不敢相信,如果连皇帝都调查不出来真相,除非这件事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真相。
不然凭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绝对不会有调查不出来的情况。
毕竟锦衣卫的调查方式不比办案,讲究什么证据,只要有怀疑就直接拿人下狱。
大刑一上,只怕是十八代祖宗的问题都要交代出来,断然不可能有问不出来的情况。
所以应该只会是第二种情况,万历皇帝知道了真相,但是连他也忌惮这股势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再结合万历皇帝要自己打造北方织造中心的意图。
这件事的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只不过凭他现在的身份,还没有资格去查这个层面的东西,想搞清楚其中的真相,只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漷县织造厂的规模越庞大,对他查清真相的帮助也就越大。
他完全可以从利益的角度迫使这些人自己把真相给暴露出来。
……
正月初三
侯平带着布喜娅玛拉回到了漷县。
皇帝要他五年内让织造厂扩展到比江南织造厂还大的规模。
这个任务其实也不算很难,不过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没有当地衙门的全力支持可不行。
所以回来后,首先还是要去县衙拜访陈应龙。
“陈大人,抱歉了,今后学生怕是无法再为大人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