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初二开始到初十是亲朋好友互相走动的日子,杨卿唯一至亲杨台,此时在贤灵宫姐弟情深呢。
大年三十请先人是尽孝!
旁人少不了是回乡打扫、修葺祖坟,烧纸钱、摆祭品祭奠先祖,然后恭恭敬敬地请先人回屋,一起过年。
正月十五团圆后,又是亲自送别先人。
杨台倒好,只是家里祭奠一番就不理了,这可能跟小时候的悲惨遭遇有关。
杨素民间口碑极差,什么大奸大恶,结党营私,擅权嗜杀,造反被诛全族等,好似天下间的恶都不能道尽他的恶。
幼年杨台逃过一劫,躲进大山。一路耳濡目染世人对爷爷的恨,故对这位一时风光无限的爷爷很是厌恶。
在杨台的心里,父亲和自己就是被这位爷爷和几位亲伯伯和叔叔害的。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初仕北周,助隋文帝杨坚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帮助杨广夺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间骂未销”的人物。
杨素第四子杨玄奖,因善治理地方,政绩突出,有“治术之美,长吏至今”美称。其生前为义阳郡太守,杨玄感叛乱被杀,受牵连,一同被处死。义阳郡郡民感念杨玄奖的德行,以隆重礼仪安葬之。
杨玄奖墓无子嗣祭奠,申州(义阳郡至唐改名)官首李欢应百姓感恩之情,每到祭奠日子,指令附近县衙打理。
农历初二大清早,杨卿携两夫人前往祠堂简单礼拜后,就退了出来。
元正至十五前,早晨吃水中牢丸(饺子)或长命面(今陕西一带的臊子面)是惯例。
天黑黑,小月亮笑脸红扑扑的,杨卿心疼地将襁褓拥在胸前,掀开自己身上厚厚的皮氅,将女儿塞了进去,只露出小脑袋。
“噢~噗!咦~咦……鸭!”
小月亮大眼珠子扑闪扑闪盯着杨卿,小嘴嘟嘟咿咿呀呀。
“放着小郎君不管,独爱小娘子,公子还真是偏心。”
小环手指轻轻刮小月亮鼻子,小月亮双手挣出皮氅,兴奋地挥舞。
“小环,去看汤好了没?”孔雪吩咐道。
孔雪三个孩子倒是乖巧,正在摇篮里熟睡。
杨梅抱着金豆子,围着炉子慢悠悠走动,身子上下轻微起伏,溺爱地亲吻额头。
“还是我亲自去吧。”
杨卿将小月亮小心递给小环后,就迫不及待离开了。
臊子面的精华,旁人不懂,杨卿可是门清着呢。
油炸豆腐干,干木耳,干黄花菜,都齐备了。
就臊子很麻烦,其中精华就在臊子里。
庄子里,村民按杨卿法子饲养小猪,长大的猪宰杀烹饪后,没了以前的腥臊。
阉割小公猪的法子自庄子传到了外界,蓝田县兴起吃猪肉。
杨氏臊子面兴起水泽村,扬名于蓝田县。
庖屋忙碌,杨卿打开后灶锅盖,热气扑面而来。
锅中开水沸腾,汤还没开始调。
黑娃早已备好大料(机密,就不写了),杨卿来到大案前配比大料。
一两香料一两金,杨卿毫不客气,熟稔地一一抓起香料,放在铺好的细麻布上,足足有半斤,看得旁边六人心疼无比。
配好料,杨卿用细麻布将大料包裹,然后用细绳扎紧口子,丢入清水锅,最后盖上盖子。
“二狗,清汤煮一炷香,好了喊我。”
“么麻达!”
二狗麻溜地从墙壁神龛里抽了一根香,点燃,恭敬地拜了拜插上。
什么时候灶王爷也换成了他杨卿,恐怕除了大门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它的都给换了。
怕是难改了,杨卿硬着头皮忍了。
“duangduangduang……”
铁蛋弯腰操刀,案板上菜刀哐当急响,葱花、豆干丝等配料克里马踏就弄好了。
黑娃和着盐水揉面,面团油光锃亮。陕西人伺候面的基因真是刻在骨子里的,面团搓成长棍形,铁蛋麻溜地揪成一个个小团。
杨卿站在一旁认真学习。
秦时,面食种类就很丰富了,只是穷人家吃不起。
面磨成粉后,余下的麸子,即小麦皮及糟糠,成了牲口和穷人的口粮。
至唐,面食种类已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