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渊也说道,“主公不必多言,在下又怎是不识好歹之人,只需主公告之路程,便是九死一生,在下定然为我中国取回这黎洲的高产良种。”
鲁锦当即说道,“远倒是也不算远,从长江口出海,去时四万里,回时四万里,再加上沿岸搜集,归时绕路,一来一回,不多不少,十万里而已。”汪大渊:“…(⊙_⊙;)…”
俞通渊、孟智方:“(*゜ー゜*)( ̄_ ̄|||)”
三人闻言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十万里啊,怎么到了鲁锦嘴里说的就跟出门去了一趟隔壁县城似的。
见到三人反应,鲁锦顿时又笑道,“不过先生也不需忧虑,我是让先生去给我中国取高产良种的,不是让先生去白白送死的。”
鲁锦指指自己的脑袋,“天下万方舆图,坤舆万国气候图,四海风向洋流图,皆在我的脑中,我会统统告诉先生,还可以教先生过洋牵星之术,使海船不会在茫茫大洋中迷航,还会为先生规划航路,告诉先生沿途在何处补给,再给先生列一份黎洲物产清单,先生只需按图索骥,如果一切顺利,至多一年可回。”
汪大渊闻言感慨道,“主公不愧是公输圣裔,家学如此深厚,主公所言的这三幅宝图,在下闻所未闻,今日这见的应该只是其中一幅吧,只是为何还有黎洲物产清单,难不成此行要找的还不止玉米、密薯等物?”
“然也。”鲁锦点点头,又指着地图道。
“黎洲物产十分丰富,好东西还有很多,我刚才所说的不过只是几种必须带回的粮食,另有其他好物。
“这里,这个玛雅国不仅有玉米,马铃薯,密薯,还有辣椒,此物味道辛辣无比,可以祛湿暖身,鲜食可做菜蔬,晒干亦可当作调料;另有可可,此物味苦,却可做成热饮,解郁养神,还有黎洲柿子,可做蔬果。
“另外,黎洲数万里疆土,没有一匹驴马耕牛,土人亦不会制作车辆,所畜牲畜只有一种羊驼,此物比骆驼稍小,又比羊略大,与驴子体型近似,浑身长满厚厚的羊毛,性情温顺,耐粗饲,可饮冰水,食荆棘而活,虽不能拉车,却也能驮运少量货物,擅走崎岖山路。
“我中国有牛马驴骡等牲畜,亦有车辆舟船,倒不需羊驼载物,但其肉可以食用,其毛甚长甚密,毛色或白或灰,或棕或红,细分起来有不下百种毛色,可以擀毡织布。
“不过远洋数万里,活物不易携带,还要为其准备草料淡水,殊为困难,先生可酌情处置,可带可不带。”
汪大渊听的连连点头,起初他对鲁锦所说的黎洲还有些疑虑,到底是真是假,可随着鲁锦描述的特色方物越来越多,也由不得他不信了,不然鲁锦怎么知道的如此详细?
鲁锦这时又指着世界地图画了个圈。
“还有木,也叫,这世上的原有四种,一种是非洲,原产于埃及,由西夏蒙元从西域传至我中国之地,另一种是天竺,由海商传至琼州岛,前宋时被黄道婆从琼州引种至苏松,黎洲亦有。
“黎洲根据产地不同,分为两种,有海岛和大陆两种,其中大陆为天下木之最,绒纤长,可以织出如丝绸般细腻的布,故而又叫长绒,此皆黎洲西海岸所有,你此行务必都带回来。”
汪大渊听的连连点头,暗道鲁锦这见识可真不一般,不仅是黎洲,连非洲和天竺物产,木原产自何方,如何传入中国,他都一清二楚。
鲁锦却挥手指向东海岸,又继续道。
“东海岸宝物亦有不少,有一种粮食作物,称为木薯,却与马铃薯和密薯不同,那两种都是地上生藤曼,这木薯地上却似树木一般,每七片叶子簇生一起,故而又称七叶木薯。
“不过木薯有毒,生食可令人中毒而亡,需削去外皮,用清水洗净,最好用流水浸泡一夜,再用水煮熟方可食用,可替稻麦作为主食。
“而且木薯耐热怕寒,下霜之地是种不活的,生长又十分缓慢,需整整一年12个月才能收获,可在岭南、琼州、安南、云南等地种植。”
三人听的皱了皱眉头,孟智方更是直接问道,“大帅,既然这木薯有剧毒,还生长如此缓慢,亦不能在我中国遍地种植,只能种在岭南之地,为何还要寻回此物?”
鲁锦解释道,“因为木薯高产,刀耕火种,贫瘠之土,可亩产千斤,若是肥沃的好田,精耕细作,肥料充足,可亩产万斤,而且其本身有毒,又不怕一般的虫害,有什么害虫都被直接毒死了。”
又是亩产万斤,三人再次听到这个词,已经没有开始那般惊讶,仿佛这黎洲的粮食都如此变态一般,因为鲁锦前面已经说了马铃薯和密薯,故而三人仍然对这木薯不甚感冒。
汪大渊也说道,“主公让我寻来如此多的高产作物,若推广开来,谷贱伤农怎办?再说这密薯无毒也能亩产万斤,又能适应天南地北的气候,岂不比木薯更好些?”
鲁锦却反驳道,“啧,这天底下还有嫌粮食多的?你们可知道三合土,以三合土所建的建筑坚固无比,然这三合土中却需要用糯米。
“糯米,稻谷也,那也是粮食,明明可以给人吃,为何非要拿去筑墙?而这木薯却十分高产,虽是有毒,但替代糯米用来做三合土可也?此举能给天下百姓节省多少口粮?
“另外粮食又不是只能食用,先生可见过织布,麻之类纺纱之后,还要给纱线上浆,使其更加坚固,然后才可上织机织布,这给纱线上浆,还需要用粮食。
“还有造纸,染布,裱糊窗纸等工匠之用,也多用粮食作为材料,若这些都能以木薯代之,可为天下百姓节省多少口粮?
“实在不行还能拿来喂猪,让百姓填饱肚子之余,多吃两口肥肉也好啊,粮食多到用不完,总比没粮食的时候易子而食要强吧?”
鲁锦提出的这些理由,倒是让汪大渊恍然大悟,他之前还真没想过原来粮食还有这些工匠方面的用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