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圈地运动
正值隆冬,地面铺满白雪,天空灰沉沉的,鹅毛大雪刚刚平息,天空中偶尔还会落下一些雪粒。
驿道被白雪覆盖,目之所及皆为连绵不断的矮山,路边的石碑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一支骑队出现在道路上,高大的马匹在雪层上迈动着步伐,口鼻中吐出阵阵白雾,几匹骡子跟在后方,背上驮着大包小包的补给品。
骑手们全都穿着厚重的御寒衣物,外面是毛皮,里面则是衣,有些人的外衣十分华丽,有些人则相对朴素。
东罗马帝国的手工业振兴从许多年前便已经开始,首先得到大力支持的便是各种纺织业,这种商品需求量巨大,根本不愁卖,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
二十年来,东罗马帝国的几个纺织业中心不断繁荣,产量连年提高,丝绸,羊毛,皮革,,亚麻……从生产到加工,带动了一大批产业,养活了一大批人口。
由于东罗马帝国拥有全欧洲最好的丝绸产地之一,并且几乎垄断了欧洲人所能触碰到的全部产地,产自东罗马帝国的中高端纺织品迅速风靡地中海世界,并逐渐渗透到地中海之外,成为不少西非黑人贵族的最爱,走向半个地球。
不知为何,黑人明明生存在热带地区,但就是对洁白的布非常喜爱,有些酋长甚至把布当工艺品和奢侈品。
“大人,路碑!”
骑队中,一名骑手高兴地喊了起来。
东罗马帝国的交通驿站系统沟通整个帝国,在皇帝的指示下,每隔一段距离,驿道旁都会设置路碑,用以表明方位。
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大山里,看见路碑便意味着找到了文明。
“去看看!”
中年队长指示道。
骑手跳下马,跑到石碑前,擦拭积雪,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石碑上共写有两种文字,分别是希腊文和拉丁文,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两种官方文字。
“这里是品都斯大道的一条三级岔路,我们现在位于迈措翁小镇和迈泰奥拉修道院的中间。”
骑手念叨着石碑上的里程数据,默默估算着。
“还有三个小时即可抵达迈措翁,足够了!”
“嗯,回来吧,我们继续赶路,日落之前必须抵达迈措翁!”
中年队长点点头,摘下帽子,拍了拍上面的积雪。
“这鬼地方,真是寒冷!”
中年队长抱怨道。
“简直比我的家乡还要冷!”
这里位于色萨利大区西北部,处于品都斯山脉中,历来便是偏远之地,气候不佳,海拔太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呵呵,瓦连京大人,如果我没猜错,您应该是罗斯人吧?”
老向导笑眯眯地看着他。
“是啊,不过我很小就去随父母保加利亚了,是在布尔加斯长大的。”
瓦连京撇了撇嘴。
“布尔加斯可比这里好了太多。”
瓦连京的确是迁移到保加利亚的罗斯人,因为会希腊语,加上身高体壮,在保加利亚战争结束后担任瓦尔纳城的皇家骑警分队长,在任上将不少流寇窝点连根拔起,因功升迁,升任色萨利大区品都斯行政区的皇家骑警总队长。
“布尔加斯位于黑海岸边,有暖流,当然比这里好。”
骑队中,另一位瘦小的年轻人瑟缩着身子,开口说道。
“而且这里太高了,自然寒冷。”
“不愧是考试考出来的官员,就是不太一样啊!”
瓦连京促狭地看着冻成一团的瘦弱年轻人。
“来之前,我就告诉过你,必须穿毛,你偏不听,非得穿丝绸。”
“这可是皇家纺织厂的东西。”
年轻人小声抱怨道。
“你知道这东西多贵吗……”
“行了,卡尔菲斯,还能不能继续走?”
瓦连京有些不耐烦了,皱起眉头。
“你已经被分到品都斯政务局了,以后,这样的跋涉还会有很多。”
“我们还有三个村镇要跑,你要是受不了,尽早辞职,回你的老家帖撒罗尼迦享受海滩去。”
“呵呵,大人,您要是不嫌弃,我的毛驴上还有一件皮衣,要不先穿上御寒?”
老向导看向卡尔菲斯,从包袱中取出一件旧皮衣,一看就是山民们自己缝制的。
“好!那就多谢您了!”
卡尔菲斯大喜,也顾不上什么体面,接过皮衣,裹在身上。
想了想,卡尔菲斯从马鞍包中掏出一个华丽的木盒,塞给老向导。
“皇家烟卷厂的,罗马牌,好东西,您平时可以拿来解乏!”
老向导连连推辞,但架不住卡尔菲斯一直坚持,最终还是收下了,喜滋滋地揣在怀里。
瓦连京哼了一声,摇摇头。
马队继续行进,雪粒也渐渐停了,太阳挤破云层,露出半边侧脸,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卡尔菲斯走在老向导身边,不再寒冷的他开始活跃起来,问这问那。
“老先生,您家几口人?”
“七口人,大儿子已经结婚了,三个小的还跟我住。”
老向导回答道。
“七口人?生活还好吗?”
卡尔菲斯有些惊讶。
“唉,比以前好多了,至少陛下不怎么收税,我平时种些地,养几只羊,农闲时去捕鱼,卖到南边的修道院去。”
老向导沧桑的脸上绽开一丝笑意。
“但是山里的条件肯定没法跟城里比,我大儿子曾经去过拉里萨,回来后赞不绝口。”
“现在你们都种些什么?”
卡尔菲斯问道。
“主要还是小麦,但最近几年太冷了,种玉米,土豆和黑麦的人变多了。”
老向导回忆道。
“我们那里太偏僻,税官每年就来两次,来得最多的是修士和农官,修士会给我们治病,农官则把新作物和新牲畜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种。”
“那个波尔山羊,比我们之前养的羊好多了,又能生又能长肉,现在每逢节日,大家都能吃上肉。”
老向导笑呵呵地说。
“还有玉米和土豆,这些东西可以在山地种,好多原本不能种小麦的地方现在都被开辟成农田了。”
“大家的日子都在变好,我家的可能差一些,但这主要是因为我家的孩子太多,他们都很羡慕我呢!”
卡尔菲斯点点头,沉吟道。
“既然你家的生活本来就一般,为什么还要生这么多孩子呢?”
“多一个孩子也就多一份希望,山里的农民,谁不想多生孩子?”
老向导理所应当地说。
“我听商人说,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生得更多,他们比我们更穷呢!”
“再说,陛下也鼓励多生孩子,专门训练出一批会医术的神父和修女,给他们发钱,让他们到村里接生。”
老向导想了想。
“听神父说,城里人生儿育女比我们多,能成功养大的孩子更多,但他们本就有钱,医生也更多,这是我们没法比的。”
“我的几个儿子倒是一直想去城市,但我不太愿意。”
卡尔菲斯叹了口气,看向老向导。
“您有没有想过,怎么样才能改变山区民众普遍贫穷的现状呢?”
“这我怎么知道。”
老向导失笑。
“我活了五十多年,在这十几年,日子比之前好得多,我们已经知足了。”
“没有接二连三的战争,没有时不时赶来催税的官员,哪怕皇帝不为我们提供新作物和慈善医疗,我们也已经很感激他了。”
“唉,这不好。”
卡尔菲斯依然摇头。
“您会认字吗?看过报纸吗?”
卡尔菲斯问道。
“不会,但听神父讲过《每日纪闻》。”
老向导回忆道。
“上次好像是说文官考试的事情,对了,据说阅卷的有三大主考官,您是哪一位的学生?”
“我?我是皇帝的学生!”
卡尔菲斯骄傲地昂起头。
“我参加的是政务部的复试,但三大主考官都不怎么欣赏我的答案,最后还是皇帝亲自简拔,这才获得了现在的官职。”
“您听说过修昔底德吗?我在考卷上引用了他的话,认为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大国之间迟早会有战争,根本无法避免。”
卡尔萨斯兴致盎然地说。
“驱动国与国对立的三驾马车,恐惧,荣誉与雄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恐惧,法兰西人,波兰人,匈牙利人,波斯人,他们惧怕我们的崛起,迟早会和我们爆发冲突,不管是军事上的战争还是经济上的争斗。”
“我认为,为了生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成为世界霸主,竭尽全力地压榨弱小的民族,罗马要么站在世界巅峰,要么彻底不存在!”
“行了!卡尔菲斯!别来显摆你的知识,说一些对百姓生活有益的事情吧!”
瓦连京听得不耐烦了,打断卡尔菲斯的话。
“你可是地方政务官,不是外交官,更不是陆军大臣!”
卡尔菲斯有些尴尬,挠挠脑袋。
“民众生活也是如此,在您看来,为什么山里人的生活不够好呢?”
“那还用说么,因为他们本来就生活在山里。”
瓦连京不置可否地说道。
“是的,您说对了,就因为山里资源匮乏,农耕土地太少,而偏偏养活了不少人,这才导致他们普遍贫穷,会读书写字的几乎没有。”
卡尔菲斯说道。
“考卷最后一题就问的是这个,在我看来,既然山里生活不好,那就让大部分人搬离山里,去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让他们都能富裕起来!”
“可是,大人,好地方都是有数的……”
老向导低声说道。
“帝国的好地方是有数的,但别人手里还有很多!我们去抢!”
“安纳托利亚沿海是好地方,那就去那里生活,等安纳托利亚的好土地也分完了,那就去意大利,去黎凡特,去埃及,去匈牙利和瓦拉几亚!”
卡尔菲斯大声说道。
“等这些地方也占完了,那就去新罗马,去新色雷斯,去坚船利炮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
“射程之内,即为正义,马蹄之下,即为公理!”
“为了罗马人的幸福,没什么是不能做的。”
卡尔菲斯一席话毕,身边几人一阵沉默,他们根本听不太懂。
“大人,您对我一个老农民说这些……我也听不太明白。”
老向导云里雾里。
“您是行政区的政务人员,您到这里,是准备怎么办呢?”
“问得好!我是来参与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