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比李佑更悲摧的程咬金
李佑俊逸的脸庞突然涨的通红,本来纠结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难看了。他么的,谁管朝中有没有奸臣,老子是想做皇帝好不好,你这么一弄,自己这进退两难,该如何收场呢?
难道真的顺坡下驴,见好就收。
可是回到长安,他如何面对自己那杀兄屠弟连高祖都不放在眼里的父皇呢?
见李佑陷入纠结之中,房玄龄叹了口气,走上前,语重心常的温言道:“齐王,老夫临走前,太上皇亲口对我说过,他知道,你受委屈了。山东之事,不能全怪你,朝中确实有些臣子做的不像话。”
“不过此事已经解决,目前突厥右贤王率大军南下,大唐危在旦夕。太上皇命你率洛阳五十万兵马西进,驻守长安,与京畿兵马合兵一处,共同抵御右贤王。”
见李佑还在犹豫,王德麟豁然站起,走到李佑面前,义正言辞的说道:“齐王,这是事关我大唐生死存亡的事情,任何小恩小怨,在国家民族的大义面前,都要让步,你还在犹豫什么?”
“是啊,太上皇都不计较了,你还磨蹭什么?”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抵御突厥人,保卫社稷的大是大非面前,别说你是亲王,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也要慷慨赴义,这没什么好说的,发兵吧!”
“齐王,下令吧.”
众臣纷纷化为忠诚孝子,一个个慷慨激昂,誓要抓住这难得的洗干净自己的机会,纷纷催促道。
李佑仰天一叹,自己白叫了一佑字,真上天不佑啊!
若对手是李承乾,自己还能拼上一拼,可自己的父皇,他实在看不到半点儿胜机。
李佑转头四顾,看看平时伏首的那些臣子,还有躲在人群中,见自己望过来,眼神不断躲闪的纥干承基。
连他都绝望了,何况别人?
现在大势已去,人心离散,若是此时自己再反对,这些人说不得就要把自己捆起来,押赴长安了。
“罢了,都听房大人的。”
李佑挺直的腰身顿时塌了下来,像是被抽走了混身的精气神似的,颓然的摆了摆手:“你们都去调派兵马,进京勤王吧!”
“是,齐王。”众臣轰然应诺,脸上都是扬溢着兴奋的笑容。李佑见此惨然一笑,这些人这段时间以来,都是一幅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从来都没有这么群情振奋过。
之前自己让他们引兵西进,人人都是百般推萎,不是军械粮草不足,就是兵员训练不够,总之就是不愿攻打潼关。现在倒好,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
难道做忠诚孝子,真的比造反更得人心?
房玄龄看到这一幕,微微点了点头,满意的捋了捋须。大唐立国三十年,历经三代君王,根基已固,人心相向,只靠着李世民的影响力,就能收服人心,平定局势。
当然,他怀中还有一道圣旨,就是以李世民的名义宣布山东各道州府县的土地归属。若是李佑一意孤行,洛阳军民又不配合的话,他就要拿出圣旨,釜底抽薪,直接把李佑聚兵的基础瓦解掉。
不管洛阳有五十万还是一百万人,这些人都是些渴望获得土地的农民,李世民这个天可汗亲口承诺,必能瞬间获取这些人的拥护。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他们自然不会再跟着李佑去犯险。
毕竟,这些人拎着脑袋跟着李佑,也是为了土地,而不是什么诛除奸臣。
只是看眼下的情况,李佑还是自己印象当中的那个无能纨绔,并没有什么通天彻底的能力。
他只靠着三言两语,就将人心逆转了。
在大明宫的时候,李世民和房玄龄已经商议过了,这些土地可以发放给百姓,当时是房玄龄拦下了,他认为此事不急。百姓们是为土地而来,若是心愿得偿,恐会散去。
经过诸般劫难,世族撤离,就连军中的力量也是大幅缩水。
而在洛阳的百姓,却是身家清白的兵员,可以借着他们有所求的机会,把这些人调到长安去,一来帮着抵御突厥,出把子力;二来,也能从中挑选精壮,充斥十六卫军和边兵。
现在关内道空虚,正需要征集兵力,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填补世族留下的空白。
那些百姓们渴望得到的土地,就是安抚这些兵勇们的筹码。
到时候愿意参加唐军,保家卫国的青壮,不但能落实土地归属权,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而那些贪生怕死,只想捡便宜的,就剔除出去,把好处用在刀仞上,给那些真正的善民。
房玄龄的建议可谓老成谋国,比之李承乾原先的粗糙打算还要更细致优良一些,李世民自然是大为赞同。并授予房玄龄临机决断之权,全权处置山东军政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