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考科举

关灯
护眼
第114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14章

宁安州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貌, 让本地的农耕跟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本地的水循环也跟其他地方不同。

一般来说,雨水下在山上。

经过山上的天然沟渠流到山腰的森林。

途经人类居住的村庄。

接着到山脚的梯田,最后流入地表河流。

一定要比喻的话, 可以当作一条天然的自然水管道, 从山上一直流到山脚。

途经这条“管道”的动植物, 人类, 田地,都会由此获益。

先秦时期,人们就察觉到这种地方的好处。

躲避战祸的时候,不少人定居在此。

宋朝时候也有记载,有位南宋的文人曾经形容岭地的梯田,称之为:“岭坂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山多地少时候,这是最为合理利用的方法。

甚至灌溉的时候,都能从山上引水, 可比挑水简单很多。

说了这样多“好处”, 自然也有坏处。

他们这两年面临的, 便是“坏处”。

对大自然来说,肯定无好无坏,大自然根本不在意。

对人类来说,山上的水突然增加,往下流淌得更加急促。

就跟你家水龙头一样,原本的水流量刚刚好, 但不知道是谁, 突然把水流量增大,大到你手足无措, 只能看着水流暴增几十倍上百倍。

只是一个水龙头出故障就罢了,家里所有水龙头一起水流暴增。

那结果呢?

自然是家里被淹。

对于靠着这样水循环农耕的宁安州腊蛮族人来说,一旦上游的水暴涨,就代表处处都有水龙头。

要说村寨的选址还能躲开这些地方。

下面大面积的梯田,只有被淹的份。

辛辛苦苦一年的耕种,便会毁于一旦。

要说人们会干等着出事吗?

自然也不会,修建水渠就成了平时农闲时的重要事情。

可那么大的山脉,多是村寨自己组织,做得也没什么章法,全靠经验来挖,虽说也有作用,可到底不够科学跟规范。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用。

后世很多好用的方法,都是从这一条条血泪教训中得来的。

按照纪元来看,他所见过的梯田里,本地的梯田已经最为合理的了。

却依旧避免不了天灾。

宁安州这边,还找了负责看天气的老农,根据气候变化,来预告雨水的情况。

去年山上的水过多,直接造成减产一大半,剩下的小一半,也因为打湿雨水而发霉。

所以得了消息,整个衙门的人都慌了。

从七月初十得到消息,纪元跟着小吏跑了七八个村寨,一直到七月十五,才把分给他们的最后一个寨子通知到位。

那小吏是本地人,原本还怕纪元拖慢速度,没想到不管骑马,还是徒步过去,甚至翻山,纪元都跟得上,做事也快。

现在看着高山的乌云,小吏叹气:“阿的的,乱哔麻麻。”

这多是语气词,形容眼前的场景,眼前的场景一片混乱。

这最后一个寨子人少,加起来不过两三百,但他们这里的人勤快,整理出不少梯田。

听到消息后,全家男女老少都出动,大家脸上写着惊慌,能收一点是一点。

不仅要收,还要把割下来的稻子运到各家的房屋,省得受潮。

去年的他们,不仅仅是粮食减产那么简单,甚至连留种都没机会。

若不是大家都有些积蓄跟囤粮,这一年都不知道怎么过。

今年绝对不能再出事了。

一群人着急忙慌出来收稻子,这场景用本地话乱哔麻麻很合适。

他们两个呢?

纪元跟小吏坐在石头上歇息。

除了晚上实在不能走山路之外,其他时候,两人几乎不停歇地往前。

这才在五天内,把事情通知到位。

眼看山上的乌云越来越浓密,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或许山上已经开始下雨了,只是他们山下不知道而已。

用不了多久,山洪就会泄下。

纪元看着黄澄澄的稻田,开口道:“我们要不帮帮忙。”

他们两个都是年轻小伙子,正儿八经的壮劳力,这会去帮忙,绝对可行。

这下是小吏愣住了,随后也道:“走,帮忙,你会割稻子吗?”

这个,纪元还真不会。

“我可以学。”纪元直接道。

村长听说后,连忙道:“好啊,你们去白阿婆家吧,她家年轻人都不在,去城里买东西,还没回来呢。”

原本要过几天再收稻子的,谁知道遇到这种突发情况,白阿婆家人估计也在往回赶。

纪元过去的时候,阿婆正在抹眼泪,一边抹泪一边割稻子,瘦小的老婆婆背佝偻着,但衣服打理得整整齐齐,手下的动作还很快。

两个官吏说明情况后,白阿婆一直感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白骨观 温暖的季风 予千秋 重生九零之小镇做题家 他跟死对头玩感情 征服宇宙从蛋壳开始 玉露凝棠 她死后的第三十年 爱情讯号 男主怀了我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