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周王被押解入京,和其他藩王还算体面的方式不同的是,周王是被关在一辆囚车里一路押解进京,要知道即使之前犯事的齐王、晋王,包括被砍的安王都给了基本的体面,没有坐囚车进京。
这周王一个普普通通的异姓藩王,到底犯了什么事,居然惹得陛下这般震怒。
在周王囚车入城的那一日,京城许多百姓都去看了热闹,舍不得扔菜叶,就是吐一口唾沫也痛快。
对于这些地方藩王,一个个都猖狂的要命,百姓对他们没什么好印象,周王也不是什么好人,在地方也是胡作非为,草菅人命。
果然这群嚣张的藩王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被陛下收拾,看他们以后还敢继续作恶吗?
朝臣们对于周王这种进京方式也惊住了,陛下之前的手段不曾这般凌厉啊!
等到周王入了宗人府的大牢,他犯的事情也被爆出来。
大家才知晓原来前些日子虢国公府传出南宁侯邓盟吐血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给宣王、宋致拉架,而是人被暗算了。
至于为什么谣言会将事情推到宣王、宋致身上,那就由大家自己想象了。
至于周王私底下屯兵屯武器,意图贿赂顾问处学士,并且私底下串联在京休养的和王,试图在陛下探病时谋害陛下一事,也都被爆了出来。
众人没想到和王都到了这个份上,不老实待在王府。
周王意图谋反,而且一路坐着囚车进京,周王的家眷已经对自己的下场不做期待,陛下即使仁慈,大家也落下一个贬为庶民流放的下场,不可能让他们还过着像以前那样优渥的生活。
和王府的家眷暗地里则是骂了和王不知道多少次,他们与其他人不同,和王在他们眼里,比一只发情的猪好不了哪里去。
哪个孝顺的人会在自己老爹死后,第一件事是罔顾人伦抢占庶母庶妹。
和王府自从没了他后,日子不知道过得有多安生,不用委屈自己讨好和王,因为和王还在京“养病”,当地的官员虽然没有以前讨好的架势,也不敢欺凌,该送的岁禄、封赏都不曾缺。
现在和王出事了,他们和王府的人怎么办,听说还是和周王有了牵连。
看陛下这次这般震怒,就知道南宁侯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周王此次多半是没指望了,和王会落到什么下场,他们也没办法确定。
对于和王,霍瑾瑜只有两个字评价——垃圾。
可是和王的几个子女在太学还算有天赋,也努力学习,尤其和王的小儿子苗信随,无论天赋还是胆量都有的。
霍瑾瑜思索了半晌,决定给苗信随他们一点出路,最起码要让他们在太学将学上完。
周王被押解进京后,朝堂百官对于他的处置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周王现下是内陆的唯一异姓藩王,为了安抚边陲藩王,处置不能太过严厉了,再说南宁侯现下也挺了过来。
当然他说完这话后,发现龙椅上的陛下脸色当时就黑了,也就不敢再说。
也有人觉得无论周王、和王,只要犯错,必须要严惩,若不是南宁侯运气好,此次如果出事,朝廷就少了一个顶梁柱。
一开始对于周王的处置,满朝文武本来没有多大分歧。
可是其中说着说着,武将和文臣之间弄出了摩擦,双方开始站队争吵,到了后来武将这边想杀、文臣那边想保一下。
大殿内双方吵得脸红脖子粗,口沫横飞,武将的嗓门虽然大,但是文臣那边气势也不弱。
霍瑾瑜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动静,一开始面无表情,到了后面,似乎看出兴味,倚靠在龙椅上,单手支颐,唇角还带着若有似无的笑。
这让殿中保持中立的朝臣心头有些发麻。
宋致站在前列,看着与武将吵上头的同僚叹气。
这群人是不是以为自己有理有据?
他们难道忘了周王的身份是藩王,而且周王还差点将南宁侯弄死,陛下怎么会放过他。
宋致微微抬头,瞅了一眼霍瑾瑜,只觉得陛下这笑越发渗人。
等到朝会快结束时,吵上头的朝臣察觉不对劲,接连噤声。
刑部尚书道:“陛下,周王确实十恶不赦,但是为了彰显天恩,也为了辽王、肃王他们着想,周王不能杀。”
其他文臣点了点头,他们不是要放过周王,而是对方现下身份特殊,谁让他幸运成了内陆民间的最后一个异姓藩王。
兴华伯抱拳出列:“陛下,天下谁不知道南宁侯是国舅,并且深受您信任,周王对南宁侯出手,除了过往的那点私怨,就是要对您出手!臣觉得应该将其斩杀。”
霍瑾瑜抬了抬手,兴华伯、刑部尚书见状,退身回到队列。
霍瑾瑜俯瞰众人,淡淡道:“众卿的建议朕已知晓,周王、和王所犯之事等宗人府、大理寺查清之后,自会按照依法实行。”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