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九)
《水浒》甫经亮相,以“说部”在顶级文人阶层中,获得断层级的不吝赞美(同时出的《三国》真惨。)
初始赞美多在“叙事”,如“委曲详尽、血脉贯通”、“从未见……”、“序事之法、史学之妙”、“《史记》之下第一”……接下来,不到百年的时间,民间更是以天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版本最复杂的刊刻,以及古典长篇小说最多的同人创作出版(明、清),屡禁不绝,来显露它的“欢迎”程度。
总的来说,
作为天朝长篇小说的no1。
先不说他的文笔(前70回也是第一),不说他的叙事,就以画论,“传神与写照”只能是赞美《水浒》人物刻画的。
我个人认为,施耐庵的人生阅历实在太丰富了,我相信那些至今未被完全实证的他的生平,极大可能跟“张献忠藏银”一般,结果都是真的。
他极大可能是张士诚军中的一位重要角色。
“施耐庵”的“耐庵”是“室名”,如“辛稼轩”、“张陶庵”……
哪怕离元末只有百多年,嘉靖的文人墨客也只能看到他的“室名”。
这多像民间关于张士诚后人“生姓吴死姓张”的隐姓埋名数百年的祖训传闻啊。
当然,这不是关键,从小说角色塑造“传神与写照”的角度,“施耐庵”绝对算是天朝小说史上“采风”经历最惊心动魄的大拿了。
估计他不是1364年前得以脱身,连“施”这个姓,能否愿意被百年后的人看到,都是疑问呢。
《水浒》中的角色出身经历,涵阔太广,按照史记“不掩恶不虚美”写实笔法塑造人物,就不单单是“笔力”能驾驭了。
先来看传说中的“张士诚十八扁担”,也就是极大可能“耐庵”的同事中,都有什么样的出身。
与张士诚在北极殿一同起义的共有十八人,分别为:“张士诚、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潘元明、潘元绍、吕珍、张天麒、李伯升、莫天佑、莫天锡、徐义、徐志坚、韩谦、钱辅、宋兴。
除了张士诚兄弟,其他人,不少在史书也有记载,比如:
潘元明、潘元绍则为北宋秦王赵廷美之后,后宋亡后改姓潘,隐居于泰州海陵。
吕珍和张天麒都是兴化人,据史料记载,吕珍是南宋名将吕文德之后。
李伯升,为海陵阴阳术士李行素之子,应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博学之士。
……
《水浒》中的角色身份属性,是我读过天朝小说史中,最复杂与多样性的,前半部的文本中,人物刻画与“传神写照”,活灵活现得一匕,端是牛叉叉翻了。
写小盗寇,作者卧底个把月,实地采风或找本纪实文学参照一下,或许能写。但要写出如元末乱世这种在并山头从小盗贼到称王的巨头,且还把数十位盗贼头目“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塑造成“数百年没人怀疑是假的”(明中晚期那些交口称赞水浒的文人,他们的身份地位、才学及人生阅历可都不低啊),这就不是用“采风”能实现的。
看看大聚义后,108将的岗位分工,这是小说家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吗?难怪后世农民起义将此书奉为祖师爷级的教科书,难怪四度赤水的毛爷爷都对三打祝家庄的战术点赞。
再说最考究作者下笔准确度的打斗描写,《水浒》是天朝武侠技击流的鼻祖,后世至今无超越此书的,除了水浒文笔太好,估计只有王世贞俞大猷合体、集鲁迅霍元甲技能于一身,才能写出吧!
也许《水浒》的作者不仅自己会武,他至少他身边经历一堆高手,观摩实战,且能以技击流打斗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几百年过去了,暂时只有金庸的少许篇章可以与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