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有巨大社会动员能力,古城外围巨大防洪堤坝只了几年就建成!
从挖出来人骨来看,当时良渚和现代人长像相同。
老百姓一般穿麻布衣服,贵族穿丝绸(技术手段发现)!
良渚人吃的食物品种很多,除了稻子,植物类的发现有菱角、薏米、野猕猴桃、野葡萄、甜瓜、橡子、野柿子、莲藕莲子等等。肉类有各种鱼(黑鱼鲫鱼为主)、鳖、猪、獐子等三四十种。
当时中原还是落后地区。
那个年代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良渚古国了!
登高望远,站在山谷之上,俯瞰了一番良渚古城的构造之后,孔建文带领着陈翰等人,晃晃悠悠的终于是来到了良渚古城最核心的区域。
莫角山台地。
当人们安定的生活下来之后,社会阶级就会出现。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而社会阶级出现之后,就会有统治者,也就是王出现。
王出现了,那良渚人就会开始规划,为自己的王,修建一座宫殿。
放在现在看来,良渚古城宫殿区几乎完美契合之后人们对宫城的想象。
这也是良渚古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的重要证据!
良渚古城拥有华夏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
在古城最外面是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郭,向内是由城墙包围出的,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再往中间才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殿区。
这种布局,几乎从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国时代,延续到了清朝!
皇城、内城、外城这样的三重城市格局,也是华夏文明最夯实的城市规划结构!
这彰显的是统治者被重重拱卫的地位!
当然,除了要被重重拱卫,统治者还是高高在上的。
就如同汉室的宫殿要处于整个长安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这才能彰显皇帝的地位一般。
宫殿区所在的莫角山,是一处由人工堆筑而起的高地。
在一望无际的良渚平原上,这处人工堆筑起来的高地,已经是除了自然形成的山峰之外的最高地了。
而在莫角山的顶部又堆筑起三个近“品”字形排列的台基。
东侧的叫作“大莫角山”,西侧北部的叫作“小莫角山”,西侧南部的叫作“乌龟山”。
堆筑高度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这三个台基上,都应分布有成排的房屋,除乌龟山台基表面因后期破坏严重而未有发现外,大、小莫角山上的房屋基址,均排列有序。
而最大的宫殿,就位于大莫角山上。
三个台基之间分布着近曲尺形的沙土广场,供皇家祭祀所用,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广场南部及东部也有排列有序的房屋基址。
或许,这三个台基,分别就是王的住所,王夫人的住所,以及王储的住所!
是整个良渚古国,权利的最中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