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前时光(年代)
周末,幼儿园放假,陆野随父母去了八卦市场。
所谓八卦市场,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种露天“街道”。
道两排是小平房,中间搭一些简易的棚子,美其名曰,商贸市场。
陆野父母在八卦市场里租了个平房,开了个买卖,卖的是服装鞋帽。
一个手动卷帘门打开,里面就和后世的车库差不多。
三面墙上都挂着货物,两边挂衣服,中间挂鞋子。
门口挂着几本《时尚》杂志。
89年的《时尚》杂志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
没主意的顾客会翻翻杂志,找找灵感。
这时没有试衣间概念,顾客想试衣服,陆母就挑块布一遮。顾客在里面鼓鼓啾啾一番,等听到顾客喊“好了”,再把布帘放下来。最后大伙再那么一夸,交钱,穿走!
陆野看着市场过道的人山人海,再看看穿着土里土气的顾客进店,换上另一种土里土气的风格离店,心中暗叹,真特么好忽悠。
白天,市场里人山人海,客人络绎不绝。
中午,拉着行李车卖盒饭的大娘路过,陆野一家的午饭便算是有着落了。
下午四点,人流渐稀,一大群干妈携零食而来。
托陆野父母颜值高的福,陆野从小就是颜值爆表的存在。
长的好看,再加嘴甜,干妈数量遥遥领先。
看这一堆零食,再看看向自己伸过来的一只只魔抓!
能不能别掐我脸?
你咋还上嘴亲呢?
你们颜值虽都不差,可我才几岁?
能想啥?能干啥?
你们都是红粉骷髅,想陆野前世,汽水喝坏了胃,果吃坏了牙!
六天幼儿园,周日去市场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92年,物价全面放开,陆野的父亲陆康学会了制鞋办厂,销售改生产。
陆康接的是陈叔家的设备和场地。
陈叔因为算错了鞋子的成本,所以把鞋厂兑给了陆康。
别误会。不是算少了,而是算多了!
陈叔的鞋厂,每双鞋正常是加价五到十元。
这次因为成本算多了,实际利润就变成了三十多元。
这款被算错成本的鞋子,就是九十年代初,大名鼎鼎的“女人王”,同款。
说起“女人王”,70后都知道,身份的象征!
陈叔在这款鞋上赚了上百万,也因此得了个陈百万的外号。
一百万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92年时,普通人月工资才一百多元,四百元在当时就是高薪了。
陈叔觉得这钱,自己一辈子都不完,于是便提前“退休养老”了
陈叔先给80万存了个死期。
再10万,把平房推倒,建个“豪华”小二楼。
92年就流行这个,二层小楼一起,贼有面儿。
这时候没人炒房。
房改之前,楼房都是福利分配,不值钱。
这时谁要是告诉大家,未来一套房子能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仅凭房屋租金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准能成为视线的焦点。
那表情!那眼神!
明显就是在看一个神经病!
白日做梦呢这是?
按照习俗,房子上梁得有仪式。
房梁绑红绳,鞭炮放不停。
陈叔摆宴席,众人来随礼。
这时的物价,陆野一家三口随100元就不少了。
陈叔盖完小楼,再买个50摩托,往院子里那么一停,自觉人生完满。
为什么不买四轮汽车?
92年,一般人还真没想过买汽车。
这年头,司机还是个职业,有驾照的人真心不多。
现在的汽车行情,便宜点的十几万,好一点的三四十万,上百万的豪车也不是没有。
买完车还得买汽油,保养,交养路费和各种杂费。
犯毛病还得修,到处都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