茬子除尽,就可以春耕起垄,播种入土了!
“打茬子”也不是什么好活儿,春天风大,打茬子一般都是在风尘漫天的日子里,偏偏干的又是抖搂土坷垃的活儿。真是自讨苦吃啊!蔡晓看好了风向,包严围巾,眯着眼,倒退着抡夯头,尽管如此,还是弄了个灰头土脸,半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儿来……
磕干净土儿的棒子茬用二齿钩子拢成一个个的大堆儿。
作为柴禾的棒子茬长短适中,易燃,火头足,烧水、煮饺子,都是上上选的好燃料。这也是最受村民喜爱的烧灶柴禾的原因了。
相比起刨茬子、打茬子来说,装运棒子茬就简单方便多了。用二齿钩子把茬子搂到油筐里,两人分别扯住油筐的提绳:“一、二!”一齐发力,将油筐悠上马车或牛车的车挡壁上,双拉扯绳,拉翻油筐,将茬子扣到车盘里,再用铁锨头“啪啪”使劲儿猛拍,盘根错节、犬牙差互的棒子茬们就“勾心斗角”地紧紧咬合在一起了。不用绳捆,无需索拢,也决不用担心半途散落。
打茬子的这组人儿里,有一个叫蓝秀秀的妇女,最会讲“荤段子”。
她自己曾得意洋洋地说道:“离了裤腰下,俺就不爱拉。”说笑声此起彼伏,一浪高似一浪,被急速震动着的空气流,远远传送了出去……
“晓儿,夜来后晌儿,俺听掌柜6的说县上要给下放知青安排工作,你的好日子可要来了!”紧靠着蔡晓打茬子的支书老婆——“大老妈儿”神神秘秘地对蔡晓说。
“咹?”蔡晓眨眨眼睛,不可置信地盯着“于大奶奶”。
可“大老妈儿”又转头跟蓝秀秀拉起呱来,似乎刚才的话儿只是蔡晓的错觉一样儿……
“当——当——当……”村头老曲柳上的大笨钟每天都在用其独特的方式,提醒大家:收工了。
听到钟声,说说笑笑的妇女们纷纷将夯头抡上肩。继续嬉笑着,掉头儿就往家走。
蔡晓刚到家门口儿,她七岁的女儿就冲了出来:“娘,玉英姑姑来了,在俺嫲嫲屋里……”
“玉英姑姑?”
“对!正哭呢!”女儿仰着小脸儿,补充道。
【高密土话解析】
1——“棒子茬”,茬,高密人此处读作【zhà】,“棒子茬”就是“玉米茬”。也就是庄稼收割后,由残留在地上的一小截儿玉米短茎和埋在地下的庞大根系组成的那一部分。
2——“后晌饭”,就是“晚饭”的意思。
3——“刺喽”,就是“自然风干”的意思。
4——“夯头”,就是“一种砸喀拉,打茬子的木头儿、木柄儿的农具”。
5——“熟土儿”,就是“养熟了的土儿”。
6——“掌柜”,即“当家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