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东汉之时,便在举孝廉之后,出现了“考试”。将各地推举出来的人才,必须经过一次复试!
称为——公车复试!
郡、县举孝廉推荐出来的人才,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复试。而这种考试,则就是后来科举的雏形。
比如,以某一个“熟读经义”大儒学说为题,共同考核一众考生。
按照道理,当下刘靖需要提前一步到位,提出类似科举的制度便可。
可是,历史是循序渐进的。
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到了东汉后,才有的依照大儒学说进行考试,甚至一直到东汉末年、三国、魏晋南北,五胡乱华,隋唐才奠定了基础的科举,一直到宋明时期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巅峰”!
其中,儒学在此成为真正的“文脉主流”,且各家学说此起彼伏,每个时代都有真正的扛鼎者,这才达到系统上的运转。
但即使如此,科举制度也有很大的纰漏。
当然这些都太远。
以目前的大汉,提出科举制度,目前也不太行。
刘彻虽然独尊儒术,但目前的儒学还没有深入贯彻到每一个大汉百姓的心里,且此时是披着儒学的衣服,施行的却是法家的苛令。
基础环境没有到达,科举看似,并不适合当前环境。
甚至,让刘靖头疼的事情,又一次出现了。
法令因时而变。
没有任何一个选仕之法,能保证绝对的公平。随着时间流逝,总有利益团体都会找到其中的漏洞,并且钻入其中。
科举后期,所形成的庞大效应,也不见得比举孝廉好多少。
所以一个完美的选仕之法,现在并不能出现。
但是。
刘靖又一次想到……
基于现实情况下,世事无法让其变得完美。
但,刘靖却能让他变得完美!
所以,刘靖需要一个科举的“皮”!
纵然他刚才,对历史上的科举有再多的考虑,乃至质疑。
但作为华夏历史上,选拔制度最为灿烂,延续时间几乎纵横整个帝王时代的篇章。
是否也属于幸运硬币的“成就丰碑”?
而和刘彻一样,同样的,他也要尝试一次“独尊儒术!”
只是心念一起。
刘靖便当即回道:“启禀陛下,天子选仕。自然是向天下万民,大开朝门!”
“不再是让各个地方官,去举孝廉、茂才!”
“而是让天下之人,毛遂自荐。”
“朝廷需要什么人才,便去招纳什么人才。”
“如在军武之一事上,设立射、骑、弓、兵法、武器等等科目……”
“在文政一事上,同样设立刑狱、审判、经义、诗赋……等等科目。”
“当然,除却文武之外,能经世济用,方为全才!”
“故而,也可设立农科,负责农桑种植,肥沃土壤、育种选苗等等科目……”
“依照此法,分门别类,依次设立治病救人的医科;制造农具、建造房屋、石匠、木匠、甚至如治水、搭桥铺路等工科……”
“在这诸科之上,则设立最重要的“德行”考核……”
“不分尊卑、不分贫贱、但凡天下有才德者,皆可参与。”
此刻,刘靖声音蕴含蛊惑,看向上方的刘彻。
朗声说道:“如此,我汉室朝中大门,向万民敞开!陛下便可得万民全才!”
“此之谓: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