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另类的“科举”!
天下之才,尽入吾彀!
当这句话响起的时候,刘彻便猛地打起了精神,其眼中仿佛放出亮光,旋即直勾勾的看向刘靖。
不得不承认,由郡县推举,变成“毛遂自荐”。
当然说是毛遂自荐,其实考核权全在帝京,如此一来,便能跳过各地的地方官,直接由朝廷任命!
此法可以杜绝豪强的坐大,也非常顺他选人的手段。
从微末之中选人,而不在那些已经固化的外戚、豪族家里选人。
昔年他刚刚登基时。
这些人连结一片,不是这个家、就是那个家的。
多数人并不直接听命他这个帝王,与他虚与委蛇。
而看似繁琐的各个科目,却与一国而言,似乎更加精确、简单。”
此后各类人才,便能分门别类。
而更让他心动的,还是那句“天下英才”的话。
这句由后世,唐太宗李世民大开科举,见到天下最杰出的才子,尽入长安,兴奋喊出的话语。
却仿佛与刘彻,形成了帝王间的功名。
其中蕴含的帝王豪迈之气,几乎是要溢出一样。
但同时。
刘彻却也深知,其中的艰难。
此法不是说提出来,就能马上施行的。
诚如刚才群臣所言,大汉是当初那些跟着太祖高皇帝的人马,一刀一刀打下的江山。
太祖高皇帝分封臣子,诸侯与帝王坐享,同时福荫子孙。
包括在场的诸多臣子,他们都有推举的权力。
贸然更改,只会引起臣变!
可……
那又如何?
他是一个极为霸道、同时手段狠辣的帝王。
在他手握大权的这些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权臣,任何臣子在他面前,只有俯首的份儿。
只要是能让皇权稳固、并且铲除祸端的,他都有信心去施行。
但……前提是要有手段。
比如此刻,刘彻虽然心中震动,但在表面却没有任何变化。
依旧面色深沉,他在看……看群臣的反应。
也在看刘靖,如何去面对他们的质疑,进而进行解释。
果然。
眼下的一众大臣,在听到这“新奇”的遴选方式后。
第一时间脸色全变。
因为他们能明显的感觉到,此法一旦形成,那么他们各自的“推举权力”,将会逐渐消失。
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朝廷上的话语权、以及权力的延续!
不可否认,这对帝王而言,非常“省心”,乐见其成。
但于他们……
“不可!景皇孙,陛下早年已经确立我汉室的选仕之法。贸然更改,于国不利!”
“更何况,让天下人毛遂自荐?景皇孙不知人之秉性?若然如此,什么人都往长安来,民间百姓不去开垦务农,反而求于于一朝被天子所看重……可就算以如今一县之地,只能推举一人,每年来到长安的英才也数不胜数。”
“一旦如此,我汉室必乱!”
“更重要的是,参与的人多,负责管理的人就变多,是不是还得增加更多的官员,胥吏,到时候这一笔支出,难道又要让朝廷来负担?”
说话的是少府。
其从自身职责出发,听起来合情合理。
而很快,也有列候出来反对。
他们说的更为合理,他们曾为汉室流血,祖辈是跟着太祖高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将领。
如今景皇孙所言,是否要夺爵?
毫无疑问,这种说法势必震惊国朝,也将震惊天下。
一旦落实,军中的大部分中间层将领,都将出现大问题。
权力的争夺你死我活!
更不要说,这是涉及家族的后续传承。
以目前的汉室而言,根本无法做到这些。
一旦强为,势必会引起大变。
“诸位倒是想的多……”
这时,刘靖再度开口,他非常清楚,这里面需要循序渐进。
特别是当下不分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