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以他的观念,看来应该是一些文职的官缺,实则,是由某个武将担任。也就是现在是武帝时期,其在位多年,大权在握,可以压服百官,以自身威严,就能让天下臣民敬服。
但要是说要换掉中坚武将,其自己也不会同意。
“列候的爵位当然不会变动。若认真说来,此法对于诸位列候,也该大有好处。”
“好处?”在刘屈氂身侧,几个身影已经瞪起眼睛,要说刘靖睁眼说瞎话。
而刘靖则语速很快,先一步道:
“列侯世家,子嗣众多,大多早就练得武艺,若真是参与类似的武选,弓马箭术,难道诸位还担心,不如他人?”
“更何况,我所言诸科目之选,只是为了选拔人才,与列候并无冲突,爵位在身。难道诸位担心,他们凭借武选就能封侯不成?这绝无可能!”
“非战功不得封侯,此为常例。”
“陛下当年封峦大为侯,是违反常例之举,损害万千为国征战的战士利益。”
“一旦确认武选,此常例当为军功的核心法例之一!”
伴随着刘靖此话一出。
刚才还出声反对的一众列候,瞬间面色平和下来。
刘靖方才那一句话,其实是提升了“列候”的地位。
只要军功是大汉军层内的黄金标准,也确定了列候的核心利益,那他们就没什么可说的。
而刘靖又再度看向此前提出疑问的少傅。
“至于少傅担心人数多寡的问题。”
刘靖话音一转,“我汉室如今,正是缺少人才之时。更何况,分门别类,能用于各方。”
“自然并非都任管理的地方官。而是以职责划分,对应责任。为我汉室执掌天下的地方官员……”
刘靖既是给他们说,也是给刘彻说。
同时,他也在解答最重要的问题。
“至于担心全天下的百姓都来自荐?就更不要担心。”
“可先于各个县域,提前进行筛选考核。”
“由当地的贤老监督,各地官员验审。以此推类,从县域到郡守,继续验审考核……随后,再从一郡之地,前来长安。”
“而长安每两年,或者是三年,就举行一次,由全国而来的学子会考!”
“甚至在这其中,扩大各地的学府-学(郡国所举办)、校(县道邑所设置)、-庠(乡所设置)、序(聚所设置)。”
“统一所学所用的书籍,从三皇五帝到我汉室,汇聚一条主要文脉,以此,便可通达全国,各地之民皆所知为汉,而非各诸侯!”
此时此刻。
随着刘靖的声音响起,刘彻的眼神已经越来越亮!
毕竟,这一步几乎是深化了他的“独尊儒术”,可进一步安定天下,同时削弱诸侯国的对各地的影响!
可谓釜底抽薪!
而这还没完,他深知,要让帝王动心还不止,还需要让百官动心。
而到这个地步,就要用最为淳朴的方法了。
用更大的利益,来取缔他们原本的利益。
给他们都构建一个,身处长安却能更为清晰的管辖各方的“梦”!
“而在朝官员,到时以自身职责,所属,便可监察天下。同,也可更多的去招收有用之才。”
“诸位同为帝京臣子,同为汉室效力,为君王分忧。如此一来,各地所学所属,最终犹如百川入海,尽入长安!”
“甚至到时各科考校,也会由诸位这些帝京臣子,总为负责。”
“如此可行?”
这一刻。
刘靖不需要看到某些人依旧还在质疑,尝试反驳。
只需要看到很多的官员,已经开始犹豫、深思,这就足够了。
他相信,刘彻这些年提拔上来的,大多可并非是豪族子弟。
更多为年轻时,英明强干之时,选拔出来刻意脱离外戚、豪族等的子弟。
如此,就足够了!
而他也非常清楚,在他言谈之际,刻意留下了口子,看似还是由各地的官员,来做主审核。
似乎以后,还会有后世,继续可以“抱团”的利益团体出现。
无疑,这不可避免!
但刘靖,却只需要这个制度出现。
恰在这时,刘彻忽然问道:“此不同于举孝廉、茂才,以诸科考核,该取何名?”
刘靖就等着这一刻。
他当即回道:
“既然是以诸多科目,分门别类,广召天下英杰!”
“此为科目之举!便称……”
“科举!”
刹那间,在他话语落下的时候,此前硬刚陛下、群臣,已逐渐形成莲金币的外挂,似乎再起新的变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