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地处朱雀街,靠近鸿胪寺,门前大道通达,并排几十匹马无甚压力。时下是年节,驿站里人不多。礼部官员给采小兰订的是临街的屋子,窗户外空无一人,偶见行伍巡夜与打更人路过。
寒风呼啸,洋洋洒洒铺下雪。
“竟然下雪了!”采小兰直呼侥幸。
若是再早下个一两天,他们一行怕是要在路上多耽搁四五天了。
窗外没多远,有一板车拉的流动小摊,正“突”“突”冒着热气,板车斜角挂着一盏灯,左右摇曳,却昏黄如旧。采小兰本想去小车里拿些干冷的硬物垫垫肚子,现在看到它,口水瞬时溢满。
“小兰嫂嫂,我饿了!”徐小琴同样趴在窗户边,口水直流。
“走,我们去试试长安的夜宵。”
……
“老丈,有什么吃的?”采小兰问道。
坐在板车后取暖的老头抬头打量了来人,虽不如贵妇人般朱翠蝶绕,但朴实的装扮下,有几分不平凡的味道,旁边的小丫头眼神灵动,衣着一样不凡,心里道:“是个大生意!”
“客人,咱们家有馄饨、豆腐脑、稠米粥三样。”
听到豆腐脑,采小兰眼睛一亮,没想到长安也有豆腐脑了。
“一碗豆腐脑!小琴,你要什么?”
“我要一碗馄饨!”徐小琴喜欢吃肉。
“客人有口福,这豆腐脑可是从扬州府传过来的。全天下就俩地方能吃到。”老头狠狠把豆腐脑夸了一通,同时心里闪过一丝窃喜。
流动的小铺虽小,但也有取暖的地方,老头用一大块葛布做了遮挡,人只要坐下来,外面的风雪都刮不到人。
没一会儿,一碗豆腐脑,一碗馄饨,一碟小咸菜,端上了桌。
采小兰望了一眼,不由为古代南北流通性感到焦虑,这哪是豆腐脑,分别就是刚出锅的豆腐——没压实的豆腐。
“客人,咸菜是送的。我这边还有几样小菜,你要吗?”老头脸泛红,被炉子“旺”到了。
老头的面色太奇怪了,让采小兰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旅游景点外,憨厚朴实的大爷大妈,小车里放着自家的农产品或者工艺品,脸上笑得越淳朴,要价就越高,坑越大。
“小菜要钱吗?”采小兰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完全忘了自己亦非吴下阿蒙,收入颇高。
老头顿了一下,“小本生意,挣些辛苦费。”
“一样上一点吧!”采小兰决定踩坑,毕竟是年夜饭,旁边还坐着一个因饿肚子而嗷嗷叫的徐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