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后的举止仍然十分端庄,缓缓还礼。甄氏也随之揖拜道:“见过大将军。”
秦亮瞧了一眼甄夫人,镇定道:“有一阵子。”
秦亮故作淡定道:“臣亦久闻大名。”
秦亮随口回应:“偶然遇见。”
“卿可坐上去试试。”一个庄重的声音,打断了秦亮的神思。
郭太后道:“未曾见过。不过文昭皇后的兄弟还在世,永宁宫等地也有一些年长的妃嫔宫女、当年服侍过文昭皇后。那些年长者,几乎每个人都说皇后很像,尤其是肌肤与眉目。”
秦亮的声音也稍有变化,脱口问了一句,“殿下见过文昭皇后?”
郭太后的声音忽然道:“听说文昭皇后(甄宓)与她长得很像,毕竟她祖父就是文昭皇后的亲兄弟。”
郭太后艳丽的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听妹说,你们谈了挺久阿。”
秦亮立刻被明艳的颜色吸引了注意力,马上便将那座位的事抛诸脑外。在古朴的殿室中,身材高挑的郭太后正是一抹最鲜亮的风景。晚春时节的宽松蚕衣外袍稍微有点透光,她的髋部与小蛮腰形成了美妙流畅的曲线,胸襟布料却箍着身体、明显可见多道拉伸的皱褶。但她的站姿很端正,沉静的神色隐约含笑。
先前在飞阁上,秦亮面对皇后礼数恭敬、还是因为有一些宫女在场。此时在地位更高的郭太后跟前,秦亮反倒先闲谈了两句,然后才揖见皇太后殿下。
很多规矩礼仪道德、大概只是给百姓的方圆,皇家根本不遵守。然而權力的作用之一,不就是免受规则束缚吗?
甄夫人在一旁,正悄悄地上下打量着秦亮,见秦亮转头,她才轻声道:“大将军挺受女郎稀罕。”
郭太后道:“仲明对待妇人是不一样的,就像臧艾那个姨娘。”
秦亮问了一句:“殿下召见了哪些人?”
郭太后立刻露出了些许不好意思的样子。
郭太后的目光如有形之物在秦亮脸上拂过,柔声道:“然而唯有仲明这么想,或许也只有仲明想到了她。”
郭太后想了想,轻轻点头:“我觉得也是这样。”
秦亮想了想道:“上次意外之余,我设法解释,曾极力夸赞过皇后。”
文昭皇后的名气很大,在当世却不算是好名声,因为世人认同的是品德,而文昭皇后则是因为美色、还有她的离奇经历。比如当年曹丕让文昭皇后出来、向大臣们面前展示,看得最起劲的人就是丑侯……司马师前妻吴氏的亲爹。
屋子进深处,竟然还挂着一道垂帘,垂帘内有几筵。大概没找到合适的布帘,挂的是一道轻軟的白纱。白纱在微风中轻晃着,在这样古朴的房间里、倒仿佛增添了几分梦幻的气息。
郭太后见他回头,便又好言说:“宫女都不在此殿,仲明若有兴致,坐一会无妨。”
秦亮遂笑了笑:“臧艾的姨母本就冤枉,我不信她一个小妾、能自己干出那么多事来。”
这时郭太后应该没看懂甄夫人的反应,郭太后的言行无甚变化,微微转头继续与秦亮说话。秦亮从前侧看去,觉得她这个角度好像更漂亮、显得冰清玉洁的下巴愈发娇美。
偶然间,秦亮又被那干净的白纱帘子吸引了目光,他有时候确实喜欢细致观察事物。不知何处灌进来了些许微风,柔軟的白纱被人掀动后、正在微风中摇曳,垂挂的纱面却恍若平铺开的一般,起伏幌动的姿态如同水波十分赏心悦目。
甄夫人察觉秦亮的动作,也转头看了一眼帘外。她似乎误解了秦亮的意思,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便埋头叹道:“那我先到门外去罢。”郭太后的脸颊顿时也有点红、仿佛刚饮了一杯酒似的,她默默地与秦亮对视了一眼。
正如之前对皇后甄瑶的解释,秦亮觐见皇太后殿下、是为商议朝事。于是秦亮先与郭太后商议了许久朝事,然后又与甄夫人商议朝事。
几筵前面的垂帘依旧在清风中动蕩,轻薄的纱料其实什么都遮不住,只是殿下与大臣商议朝事的时候、须要一种表达矜持与礼仪的象征而已,垂帘即是那道礼。而站在门口的人,自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筵间议事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