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道:“大将军说得是,我定谨记、公私分明。”他说罢转头,看向后面的宦官张欢,便拱手道:“我走阅门出宫,请先告辞了。”
大鸿胪羊发已去世,不过还有属官负责殿廷礼仪。宦官过来取走贺表,有司官员接过了纸、便当堂宣读。如唱似念的贺词读完,官员又从宦官手里接过了一份帛书。
秦亮感慨道:“淮南方略,便是叔子与我一起议定的。好在如今还有泰雍辅佐,不然我还挺不习惯。”
魏朝的權力组织,总体自是不如后世那么完善、正规化,很多时候仍旧依赖于熟人关系。有亲戚名分、私交情谊的人,跟那些完全没打过交道的人相比,信任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联姻才是一条结盟的捷径。
秦亮的位置正对着郭太后的垂帘,因有高低落差,他不容易看到郭太后的脸,但能隐约察觉、郭太后正在看自己。虽然几个月没见到了,但彼此之间仍无法交谈。不能像昨日秦亮与令君团聚那样,两人几乎一直都在一起说话。
诸葛诞道:“如此大事,唯有秦将军能做到阿。”
秦亮面带微笑,心说诸葛诞之前去觐见皇帝、应该只是不想抗旨而已。
这时度支尚书诸葛诞说道:“各国历来如此,我国越是武力强盛,吴蜀越不敢轻启战端、危害边境。大将军西取汉中,南伐东吴,两番大胜之后,大魏可长治久安了。”
秦亮道:“毌丘俭叛乱之时,甄将军还是明事理的,我只是为他做了件小事。御医也没有办法吗?”
诸葛诞道:“须得劝谏陛下,大将军是此役主将、若是封赏不够,那诸将士的军功不应该更少吗?今日陛下封赏稍欠深思,恐怕会引起中外军将士不满。”
太常羊耽也走了过来,与秦亮揖见寒暄。
过了一会,诸葛诞开口道:“前月陛下派人召见,吾等才进宫觐见的。”
虽然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皇帝或许更加危险;但像曹芳这样、表面功夫都不想做的人,照样让人难以忍受。
大鸿胪属官继续念着贺词,秦亮完全没听进去,心里已经冒出了一股怒气!
张欢还礼,叹了口气道:“皇后殿下,也想最后见大将军一面。”
杜预与辛敞走在后面,没一会就相隔了段距离,秦亮与诸葛诞走前面、沿着台基下面的砖地继续往东走。
秦亮点头回应,又继续与旁边的司空高柔、领军将军令狐愚、秦朗、秦胜等人闲谈。
诸葛诞接着说道:“这回我欲主动面见陛下,打算谈论大将军受赏之事,便先言语一声。”
张欢与诸葛诞相互揖见之后,便上前对秦亮说道:“有关东吴之事,皇太后殿下想听听大将军之言,请大将军明日到东宫觐见。”
秦亮便随口问道:“叔子尚在服丧?”
秦亮回礼道:“府中偶有亲朋好友相聚,公可时常过来走动。”
诸葛诞沉吟片刻,终于说道:“大将军居功至伟,封公爵、加九锡也不为过。”
东关、羡溪大战,破敌军十万之众,且魏军自身的伤亡比例并不大,如此大功,秦亮作为大军主帅、赏赐竟只有增加三千户食邑?有些东西秦亮推辞是另一回事,但皇帝至少应该有个态度的。
就在这时,宦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驾到。”
乐工随即也奏响了钟鼓雅乐,在庄重缓慢的音乐中,皇太后与皇帝来到了上位落座。文武百官伏拜,行稽首大礼高呼万寿。
此事郭太后应有提醒,可能皇帝不想听从而已,因为那份诏书来自宦官、而非中书省。
诸葛诞再次拱手:“多谢大将军盛情。”
秦亮立刻侧目,打量了一眼诸葛诞、引导着他:“我已高居大将军之位,只能继续增加食邑。”
众人纷纷附和,秦亮也开口道:“诸葛公见识不俗,言之有理。不过既然诸公推举我为大将军,这正是我应该做的事。”
他展开帛卷,看了一眼,沉默了片刻,才开始宣读:“诏,大将军秦亮力克东关、大败十万吴军,增食邑高都县内三千二百户,赏赐金饼十斤、绢帛千匹。制曰,可。”
秦亮点头道:“我们边走边谈。”
张欢道:“召见了几次御医,皆束手无策。”
秦亮沉默片刻,说道:“明日我再问问病情。”
张欢揖道:“仆便先告辞、回去复命了。”
秦亮遂还礼道别。张欢又客气说了声:“大将军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