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傍晚时分,天才稳住神,好像才无力下雨了,人们都准备早点吃晚饭。可还没等晚饭吃完,雨又来了,哗哗地下个不停,有些房顶开始往屋内漏雨了。
夜里刮了一阵大风,天上乌云散去,灰云散去,白云散去,终于到天亮时,变成了万里无云。
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让人终于欢喜起来。赶上端午节,把被雨淋湿变黑的麦垛扒开,终于可以晒晒太阳了。
为庆祝久违的太阳和端午节,农民们都大方了一回,孔家店集市上,食品公司和个体户杀的几头猪、数只羊,一大早就被抢购一空。
中午,十有八九的农户都包了饺子吃。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在变着法的过年。
大晴天,人们都是忙碌的,割麦的、拉麦的、打麦的来往不断。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上至白发老人,下至羊角小童,农忙季节村里没有闲人。
乡村里的孩子继承了父辈、祖辈吃苦耐劳的传统,能尽力的皆尽力,劳动是人们的第一需要。三夏大忙季节,连哺乳期的幼儿也得跟着吃苦,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地边、麦场边的树荫下照看更小的孩子。不会走路的小孩儿,极少有哭闹,像很懂事一样,理解大人都在忙。
收获以后还要播种,生产要连续进行。人不可一日无食,也就需要日日操劳,用汗水去浇灌才能换来丰收。
收获要做到颗粒归仓。看,年老的太太们躬着弯曲的脊背,捡起一各个散落的麦穗;播种也要保证没有缺苗断垄,细心的中年汉子在查苗补种。
生产的第一线是激烈的战场,后面就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专业户供应蔬菜、加工面粉面条,商店供应日常用品。年迈的适时做饭等人,年少的骑车奔忙卖冰棍。人们都在忙,为了这个金色的季节。
李勃骑车去集市上买菜,路过孔家店高中门口,禁不住心情激动,总想往校园内观望,期盼着能遇见一位昔日的老师。
校园篮球场上,十几个学生往来穿梭,正在激烈交锋。看到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李勃便想起了过去在操场上驰骋的时光。看到几个女生出门往集市上走,便对同行的本家兄弟慨叹道:“这可都是我的同学、小师妹啊!”
买菜归来,再次路过校门口,李勃直后悔没戴上眼镜,不便进校门拜访老师,一叙师生之情。
偶尔从一块集市上张贴的墙报上得悉,母校成立了一个沃野文学社,有机会一定联系一下,重温一下当年的文学梦。
麦场边,李勃无意间听到两个中年农民的对话,特将其记录如下。
“昨天弄到11点才见阳光,摊场也没敢摊到边。今个还不如昨天呢,到现在还想下箩面雨哩,管不管呢?”
“谁知道呀!天有一时的阴晴,人能人工降雨,却管不住它不下雨。”
“摊了,见不行又垛起来。垛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天又露白了。才摊开,又成这鸟样了!老天简直是成心不让人吃麦了。”
“摊去!不晴天也得轧,捣腾捣腾也得掉点,它准不能越打麦秸上的麦粒越多吧?”
()
“又***两点多了!这不,吃过饭还是这鸟样,你不打,光落得不打场了!咳,等到啥时候才管呢?”
“南边场里是用拖拉机轧的。”
“轧,湿的也轧不掉,一轧都成麦片了,咋弄呀?有脱粒机中,脱掉麦粒掅晾啦!”
“就这天也中,晴得不好,也没下雨,这不也能打下来七八成嘛!等捞麦秸时多捞点,也就差不多了。晚上来阵风,扬出去,拉家里,漂亮嘞很。”
几多风趣,几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