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人专门制定了所谓的律诗标准,比如撂眼、合掌、四平头、撷腰、解镫等等,在本人看来,纯粹是无稽之谈,不但没有半分作用,反而限制了古诗的自由性,不可取也。
诗词就是文字,和谐自然、圆润一体、文意突出,就是佳作,没有什么所谓的眼睛鼻子颈,也没有腰,也不是马,没有所谓的镫。
以前的繁体字,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简化字代替繁体字,就是大势所趋,为什么古诗不被大量推广?因为很多人看不懂,学不会,写不了,为什么现代诗倍受推崇?因为简单啊!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这是天地至理,文字也一样,真正写得好的诗句,能够让人一目了然。文意在深处,过多搬弄机巧,一味求形的变化,就失去了文化的真含义。
文化,以文明施教化,大伙儿都看不懂,你还怎么教化呢?外国人都看不懂,你怎么推广呢?
咱们写诗,第一要追求意境的通透、完整,第二要追求符合逻辑的思维模式,第三要追求字与词的精炼,第四应该追求圆润自如的写作风格,而不是一味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为了写而写,那是制造垃圾,而不是写诗了。
舍本逐末,不可取也。
修改如下:
改张九龄感遇
中正?新韵
兰叶春长盛,秋华桂皎洁。
欣荣常自在,不与寂相约。
谁晓栖林者,随风到日斜。
色常随本性,未请陌人觉。
释义如下:
1,兰草在春天的时候,常常都是非常茂盛的,长,指常常。
2,秋天的风华无双,譬如秋天桂花的明亮、洁白。
3,大自然的草木欣欣向荣,显得自由自在。
4,这时,看见的只有美好的事物,与寂寥的负面情绪远离而无交集。34句联合在一起,就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5,谁知道那些山林中隐居的高人隐士们。
6,在风中流连忘返,一直到日落。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7,一切的色与相,都有它们自己的本性,比如本文的花草,他们的芳香来自于大自然的神奇,来自于它们自身的神奇,与其他人,没有半分关系。
8,一切色相,都是自然就存在的,它没有主观让任何人去发现它,理会它。色与人的关系,完全就是不相交集的两条平行线。(高人们的品性高洁,难道还会希望别人去关注?不是的。生来高洁,有人知道是高洁,没人知道还是高洁。顺其自然罢了。)
结语:修改之后,本来晦涩难以理解、有点类似于“赋”和“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的一首诗,变得通俗易懂,圆润自如。
由此可见,真正精辟精炼的文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熔炼,才能修成正果,达到登峰造极、大道至简之地步。
本文观点系一家之言,读者朋友如有不同意见,诸君可在评论区探讨。